第14章 郑小龙上门51(1 / 2)

王澍站在江家门前,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演戏归演戏,说服人家父母可是真本事。”

他轻轻敲响了门,门缝里透出的光像是台前的聚光灯,照在他紧张又期待的脸上。

门开了,江母那温柔的笑容就像是剧场里的台词,让人一听就心软:“小澍,来了呀,别站门口了,快进来。”

“江阿姨,晚上好。”王澍的回应礼貌而得体,跟着江母的步伐,走进了那扇熟悉的门。

江家的客厅,简单却不失温馨,一盏柔和的灯光把整个空间照得暖洋洋的。

墙上挂着的字画,透露出这家人的文化底蕴。

王澍坐在沙发上,江母忙碌着泡茶,那热气腾腾的茶香,好像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谈话做铺垫。江文和江武站在一旁,那紧张的神情,就像是台下的观众,等待着戏剧的开幕。

“小澍,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江母端上一杯热茶,那关切的眼神,好像能看透王澍的心思。

王澍接过茶,轻轻放在茶几上,然后像是排练了无数遍的台词一样,郑重其事地开口:“江阿姨,我今天是想跟您详谈关于江文和江武的一些事情。”

江母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困惑,但她静静地听着,那表情,就像是等待着剧情的转折。

王澍便开始叙述两个孩子对戏剧的热爱,他们在人艺排练时的出色表现,以及他们在艺术领域的天赋与潜能。

他谈到孩子们的热情和认真,那份对学习的渴望,就像是对戏剧的热爱一样,不可抑制。

王澍坐在那儿,一脸正经地对江阿姨说:“江阿姨,我知道您对小文和小武的功课比较上心,但是,让他们多接触戏剧,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戏剧能让他们的生活多点儿色彩,也能让他们的眼界宽广点儿,审美和人文素质也能跟着提高。”

江阿姨听了,没马上说话,沉默了一会儿,好像在思考人生的大问题。

过了一会儿,她才慢悠悠地说:“小澍,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小文和小武也挺尊敬你的。他们能有你这样的榜样,我当然是高兴。但你也知道,作为家长,我们总得担心这担心那的,怕他们学习受影响。”

王澍点了点头,一副我懂你的样子:“江阿姨,您的担心我能理解。但我敢打包票,小文和小武他们俩能把学习和兴趣爱好都搞定。他们可不是想要翘课,只是暑假时间多,想要追追自己的梦想。放心吧,我会帮他们的忙,绝不会让学习掉队。”

江阿姨看着王澍,眼神里闪过一丝赞许。

她知道这小伙子说话算数。

她转头看看小文和小武,两个小家伙眼巴巴地望着她,好像在说:“妈妈,请同意吧!”

江阿姨终于松口了:“行吧,小澍,我信你,让他们跟你去学戏剧。但你得保证,得好好看着他们,别让他们耽误了功课。”

小文和小武听到这话,高兴得差点儿没蹦起来,连声保证:“放心吧,妈妈,我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王澍也郑重其事地回应:“江阿姨,您就放一百个心吧,我肯定会帮他们,让他们在追梦的路上,功课也不落下。”

谈话结束,江阿姨又温柔地说:“小澍,都这么晚了,就别走了,留下来吃饭吧。”

“江阿姨,那我就不跟您客气了。”王澍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笑,接受了江母的邀请。

江母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转身就像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厨房。

没过多久,餐桌上就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那香味儿,简直能把饿鬼叫醒:红烧肉油光发亮,清蒸鱼白肉透明,炒时蔬绿油油的,还有那锅鸡汤,热气腾腾,仿佛在说:“快来喝我啊!”

江文和江武也不甘落后,围着餐桌坐好,一副要开吃的架势。

江母一边给王澍夹菜,一边还不忘关心他的近况,那关怀的眼神,就跟对待亲生儿子似的。

饭桌上,大家聊得热火朝天,江母讲大院里的八卦,江文江武讲排练中的趣事,王澍则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

这顿饭,吃得不亦乐乎。

饭后,王澍带着两个小家伙告别了江家,心情比吃了蜜还甜。

出了大院,他忍不住又绕到自己家门口,窗户还是那么黑,李海林和陈满福肯定还没回来,陈军和陈楠栖也在外头享受二人世界。

王澍叹了口气,心里虽然有点儿空荡荡的,但想到未来的种种可能,又不禁充满了期待。

王澍家这边,刚把江文江武两兄弟安顿好,没几天,又来了俩不速之客。

这俩人,一个比一个有意思。

早上,史父起来准备做早饭,一开门,就看见两个家伙坐在门口的石阶上,像两只等待开饭的流浪猫。

王硕一看,乐了,这不是梁左和郑小龙吗?

一个是他们中文系的同窗,一个是小时候的玩伴,现在是个记者。

王硕冲上去,给了梁左一个熊抱:“梁左,小龙哥,你们怎么搞的,像两个要饭的似的。”

梁左是去年考入燕大的新生,和王硕他们一个班。

郑小龙呢,那可是个老熟人了,比王硕大上一轮,小时候一块儿玩泥巴,长大了各奔东西。

郑小龙那会儿高中毕业就去当兵了,退伍后在广播电台混饭吃。

这俩人,一个在校园里挥洒青春,一个在农村部里听天由命。

这次突然上门,肯定是有求于王澍的。

原来,郑小龙去年因为点儿事儿,没赶上高考,今年想试试。

他在台里准备了好一阵子,还拉上了梁左一起复习。

梁左去年复习高考,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还有774厂的两个青年工人跟他一起。

梁左的妈妈,谌容,那时候病休在家,就给他们出作文题,判卷,顺便还辅导了其他文科科目。

结果,三个人都考得不错,梁左考上了燕大,另外两个也都考上了大学。

郑小龙听说梁左的妈妈辅导得不错,就想也凑一脚,特意托了关系,让他们几个都去补课。

只是偏偏这郑小龙,数学功底实在是太差,只能另求他法。

这不,听说以前的小兄弟成功考上了燕大,特地打听到了住址,大早上就在门口等着了,可谓是诚意十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