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未名湖畔54(1 / 2)

两天后,燕京城的报纸杂志上,到处都是《狮子王》的报道。

那时候,互联网的概念还没进入国内,电视也不是人人家里都有,纸媒就是大众的头条。

媒体对《狮子王》可是一致好评,去年小说版搞得那么火,现在话剧一出,谁还挑刺啊?

评论家们都说,这是人艺近年来的佳作,轻松愉快,乐观向上,正合大众口味。

最关键的是,孩子们爱得不得了,全家老小看了都乐呵,这话剧简直成了团圆的好去处。

媒体一吹,票房就火了,一周内就成了抢手货。

大学开学,学生们对新鲜事物总是热情高涨,对《狮子王》更是添了把火。

同学们找王硕他们要票,王澍也是不堪其扰,但票实在太紧张了,人艺自己的票都不够分,弄来几张都是杯水车薪。

幸好大家都懂事,没在这事上纠缠。

再说了,还有件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王澍他们也就清静了。

开学的钟声刚敲响,燕园的墙角墙缝里就贴满了9月5日全国出国留学生外语选拔考试的通知。

那些怀揣着梦想的学生们,一个个像是吃了兴奋剂似的,蜂拥着去报名。

王澍呢?他对这事儿兴趣不大。

不是他怕考不上,而是他觉得现在的日子挺滋润,对那出国的事也没啥兴趣。

再说了,他在国外也没啥名气,去了也就是个普通留学生,万一还受点歧视呢?

他想,等自己名头响了再说出国的事也不迟。

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忙得很呢。

他的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稿子已经交给编辑部了,虽然手头暂时没新小说,但王硕之前给他找的翻译活儿,他倒是接了,还是两部大戏——《茶馆》和《雷雨》。

王澍接这活儿也是有他的打算。

宣传中国文化这事儿,他向来是求之不得的。

这工作又不是白干,说不定还能借机把自己的作品推到国外去,多好啊。

说实话,他一直想把自己的作品搞到国外去,只是时机还不成熟。

中美还没建交,虽然《中日和平友好条约》8月份签了,10月23日才生效呢。

所以,王澍心里暗想,慢慢来,不急,反正时间多的是。

他不急,可有人急了。

未名湖边,秋风送爽,柳丝儿轻摆,像是在小声嘀咕。

湖边的石头,个个摆出怪模怪样,静默着,好像在守护这一方平静。

湖面泛起细浪,像是被风吹皱的绸缎,映着天上的蓝和云朵的白,画出一幅宁静深远的图画,让人看了心旷神怡。

九月的燕京,夏天的热气早溜了,换上了秋天的凉爽和清新。

未名湖这时候,正是看秋景的好地方。

湖边的柳树还在那摇摆,叶子尖儿开始泛黄,像是换上了秋装,散发出点点金色。

那些奇石,还是老样子,躺在湖边,跟湖水互相映衬,它们不说话,却讲着时间的故事,见证着四季的变换。

这样的景色,每个细节都活灵活现,诗意盎然,让人不自觉就站住脚,沉醉在这秋天的宁静和美好里。

美景,悠闲的日子,所谓的完美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

王澍、王硕和史佚生三个人,像平常一样,在这儿闲逛。

总闷在屋里,对身体和心情都不好,偶尔出来透透气,放松一下,对学习和生活都有好处。

“小澍,你以后有啥打算?”史佚生一边被王澍推着,一边突然回头问,声音里带着点担心。

“以后啊?没啥特别的,就那么过呗,写写书,好好学习……”王澍回答得轻松,好像未来的路已经铺好了,只等他一步步往前走。

“我说,你这人是真的一点出息都没有啊?”王硕一边抱怨,一边随手踢飞了一块石子。

石子在湖面上蹦跶了几下,像是在嘲笑他的无力,最后不情愿地沉入水底。

“出息?我今年都发了三部作品,还都是长篇的,现在手上还有两部话剧的翻译工作……”王澍不屑地瞥了王硕一眼,声音里带着一丝得意,仿佛在说,“你看,我多有出息。”

“我们不是说这个,我们是说你的学业。”史佚生接过话茬,声音平和却坚定,就像他的人生观一样不容置疑。

“你们?你们背着我又搞小团体了?”王澍挑起了眉毛,语气里满是戏谑。

“没什么,没什么。”王硕支支吾吾,眼神飘忽,但还是硬着头皮问,“那你学业方面,有什么打算?”

“学业方面啊,也没什么特别的打算,现在这样不挺好的吗?”王澍依旧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你……唉,老史,我看咱们还是直接点吧,绕来绕去的,累不累啊?”王硕又是一脚,将另一块石子踢得老高,仿佛要将心中的烦躁一并踢到九霄云外。

史佚生停顿了一下,终于开门见山:“听说这次出国留学生外语选拔考试你还没报名?”

“哎呀,原来你们是为了这事。”王澍笑了笑,然后说,“是啊,我没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