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等待59(1 / 2)

秋天的风,就像个老顽童,把燕京的四合院染成了金黄。

王澍、王硕和史佚生三个老兄弟,围坐在一起,外面的世界怎么变,他们的情谊却一如既往。

史家的小妹妹,那是个活泼的小丫头,一边帮忙端菜,一边也掺和着大人们的谈话。她那眼神里,满是对哥哥们的崇拜,对未来的憧憬。

晚宴上,三个大男人围着桌子,菜虽简单,但味道是满满的家的味道。

史佚生轻声细语地说起他正在写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那眼神仿佛能看到过去的岁月:“我就想写写咱们那老地方,那时候虽然日子紧巴,但那人那地,给我的记忆太深了,满满的都是情。”

王澍一听,赶紧放下筷子,眼睛里闪着光:“那必须得写!你那的人物,一个个都跟真的似的,把人性的光辉和温暖都写出来了,还有那对命运的无奈和积极。”

史佚生摆摆手,脸上带着点不好意思:“别夸了,夸张了……”

王硕接过话头,眼睛里也是回忆:“我偷看过你写的那几章,写得是真的好啊。”

史佚生假装生气:“你这小子,背着我看我的书稿,还有没有其他的小动作?”

三个人的笑声在四合院里回荡,老槐树下的灯光温暖而柔和,照在他们的脸上,也照亮了他们心里的憧憬。

他们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一边规划着未来。

他们知道,前面的路还长,但只要手心相连,就没有什么好怕的。

夜色越来越深,晚饭也快结束了。

三个兄弟在老槐树下许下了新的承诺,他们要一起走在文化的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冬天的燕京大学,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安静得几乎能听见雪花落下的声音。

但这宁静之下,却有着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在酝酿着变革。

金黄的落叶像是被岁月遗忘的信件,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它们在寒风中翩翩起舞,仿佛在向过往的自己告别,又好像在迎接新生的到来。

阳光偷偷地从云层的缝隙中溜出来,懒洋洋地洒在那些古老的红砖墙上,给这个冰冷的季节带来了一抹不期而遇的温暖。

77级的学子们,他们是这个时代的新生,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他们正在筹备一场特别的英语剧——《迎新序曲》。

这不仅仅是一场剧,这是他们向全校,向全世界宣告自己存在的方式。

王澍,这个名字在燕大已经小有名气了。

他的文字就像他本人一样,带着几分叛逆,几分狂妄,不按常理出牌。

这次,他又被推上了剧本负责人的位置。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剧,这是一次挑战,是一次机会,是一次向78级新生展示77级风采的舞台。

77级和78级,他们本不该在同一年遇见,但命运弄人,他们却在同一年踏入了这所学府的大门。

两届学生之间,难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竞争和比较,每个人都不想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败下阵来。

王澍,他喜欢宿舍的安静,喜欢那里的自由。

但如果王硕和史佚生在,他也愿意走出宿舍,去感受更多的世界。

他们三个人,就像是燕大的三剑客,一起闯荡,一起成长。

王硕和史佚生,这两个家伙,现在可没空像以前那样闲逛了。

王澍知道,他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哪还有空儿像以前那样没心没肺。

王澍回想起来,那些大领导交给他的考验和试炼,他可没傻到自己去硬扛,而是巧妙地找人代劳。

毕竟,谁不知道从零开始搞个刊物得费多少劲儿?

既然如此,找个能人帮忙,岂不美哉?

那时候,王澍愁得眉头都快打结了。

直到有一天,王硕找到他,满脸的得意,说他那部大作终于写完了,准备投给《未名湖》。

虽然没稿费,但那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王硕乐呵呵的,高兴了好几天。

可王澍听了,眼睛一亮,立马把王硕的稿子拿过来,直接送到了《燕京文艺》的编辑部。

那篇小说叫《等待》,不长,但写得好,讲的是动荡年代里一个叫小丽的女孩儿,和她那家庭的故事——

“小丽那妈,管得严得很,朋友们玩儿的乐子她一个也沾不上,书呢,除了课本,别的字儿她也休想瞧一眼。这姑娘,心里那个憋屈,那个不是滋味儿,就跟吃了半斤苍蝇似的。她就想要那么点儿自由,想要那文化生活的五彩斑斓,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愿望就像天边的星星,看得见摸不着。

有一天,小丽偷偷翻看哥哥藏的《安娜·卡列尼娜》,结果被她妈逮个正着。家里那叫一个乱啊,跟过年似的。她妈那心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怕她被书里的坏主意给迷了心窍,还怕外头那些游手好闲的小子给她带坏了。小丽那爸倒是看得开,他觉得孩子爱学习是好事,关键时候得引导得当。

家里一场大吵,小丽终于忍不住了,她对她妈那管教大发雷霆。她觉得自己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连飞翔的天空都没有了。她爸这回站在她这边,他懂得小丽的心思,也知道这个时代对年轻人确实有些不公。他对小丽说,他会尽全力,让她和她的朋友们能再次找到属于他们的快乐。”

王硕这小说,除了换了个角度,用个小姑娘的眼睛看世界,其他的新意儿真不多。

但这故事,就像是那个动荡年代的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的紧张和文化的荒芜,还有家庭里的那些矛盾和冲突。

小丽的故事,就像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她的挣扎和感受,就是那时候一大帮年轻人的心里话。

故事的尾巴,小丽和她家人都抱着对未来的希望,期待着社会风气的一天天好转,文化生活的再次繁荣。

王澍和史佚生这俩铁哥们儿,自然得给王硕的作品拍拍手。

史佚生那家伙,评起书来严肃得跟个老学究似的:“这书让人思考,不光是讲家庭和成长,更是反映了时代、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小丽的挣扎和渴望,她妈的担心和保护,她爸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都是那个时代文化冲突和代沟的真实写照。这故事展示了人在逆境中对自由和知识的追求,以及在压抑的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局限,也启发我们在困难中寻找希望和光明。这书值得细细品味。”

王澍的评价就轻松多了:“这故事挺逗的,小丽这丫头,跟你有几分像,尤其是那股子倔强。她妈那人,就是那个年代的典型,紧张得很,怕孩子走错路。说实在的,那时候的社会环境确实够呛,连看本《安娜·卡列尼娜》都能掀起风浪。这故事的真实感,让人心里酸酸的。小丽的反叛,她爸的开明,还有她妈的无奈,这些都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总的来说,这书挺触动人心的,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过来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