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啊,船长,我的船长!62(1 / 2)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岂能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当追求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难道不是吗?

真理,追本溯源,总是万法归一。

东西方文化在这一点上达到了完美的和谐,这也是王澍的这部《死亡诗社》能够深深触动那么多人心灵的根本所在。

“我的船长”,基廷老师——骆一禾眼里作者王澍的化身,引领着学生们站在桌上,俯瞰四周。

因为换个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真理。

“我的船长”,鼓励学生们在校园里随心漫步,不必追随他人的脚步。

因为跟随他人,顺从成了习惯;坚持自我,个性成了挑战。

“我的船长”,让学生们在运动场上尽情挥洒汗水。

因为那份运动中的激情,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东西。

可世界总是这样,当一群热血沸腾的孩子们为青春而激动的时候,那些守旧的传统势力便会跳出来指责,说这是不务正业,是颠覆制度。

他们会像故事里的校长那样,板着脸斜眼望着你,仿佛在说:“年轻人,清醒一点,现实是不容放纵的。”

所谓的“残酷的青春”,大概指的就是这个吧。

在那个被暖阳轻轻拥抱的午后,托德终于学会了勇敢地面对现实,他的心灵开始理解活着的真正意义;诺克斯在青涩的追求中得到了心爱女孩的回应,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尼尔的戏剧之梦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达到了顶峰,他的心跳随着激情疯狂地搏动,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但是,然后呢?

父亲的拒绝,义正辞严得没有留下丝毫商量的余地。

尼尔的反抗,苍白虚弱得把他逼到走投无路的境地。

当小说中描述到尼尔面对父亲缓缓坐下的那一刻,骆一禾仿佛能窥见他眼中闪烁的泪光——那是深沉的绝望。

骆一禾的脑海中不禁跳出不详的预感,让他感到一阵恐惧。

虽然他明白这是故事中不可避免的结局,但他仍旧在心里默默地期盼:这一切,能否有另外一种可能?

在这个故事的每一个转折中,每个角色都在寻找着生命的意义,而骆一禾也在书页间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他的心,与尼尔的心,一同在这个故事中跳动,共鸣。

尼尔站在窗前,头上佩戴着他演戏时的荆棘王冠,赤裸的上身在夜风中微微颤动。

他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世界,感受着自然之风最后一次温柔的吹拂,在这最后的时刻,他全身心地感受着生命的意义。

这一刻,骆一禾仿佛在恍惚间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感到恐惧。

突然,一声枪响划破了沉寂的夜空,那沉闷而冗长的回声,如同死亡的呼唤,让人窒息。

骆一禾忍不住想要高声呼喊,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但当他抬起头,却发现自己正身处教室之中,周围一切平静如常。

讲台上的老师正滔滔不绝地授课,同学们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

然而骆一禾却感到一种格格不入的孤独,他想要逃离这一切,但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死亡的阴影笼罩了诗社的欢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青春的火焰。

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

如果青春本应是澎湃的,为何现实却如此残忍地拒绝?

这个问题在骆一禾的脑海中久久盘旋。

他明白,有些事情是无法回避的,也是不能回避的。

就像人可以相信童话,但现实世界永远不会是童话。

尼尔本可以选择失落,本可以选择愤世嫉俗,但他知道,那样的生活不会让他快乐。

获取真理必须经历磨难,享受快乐也必须承受痛苦,这就是生活的代价。

激情的背后,也应该有一双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基廷老师,这位被同学们尊称为“船长”的导师,被诬陷与尼尔的死有关,最终的结果是——离开。

当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黯然地走出学校大门的时候,托德再也无法忍受了。他站到了桌子上,用前所未有的坚定声音呼喊:“噢,船长,我的船长!”

其他同学们也被感染,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声音此起彼伏:“噢,船长,我的船长!”

这些声音充满了敬意,充满了力量,任何反对和威胁在这一刻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孩子们集体站到了桌子上,目光坚定地透过教室的窗户,望向他们的船长。

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视,无数感激和不舍的情感在目光中交织。

尽管这只是几行文字的描述,但却深深地震撼了骆一禾,带给他的是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冲击。

“谢谢孩子们,谢谢!”基廷老师微微颤动着嘴角,欣慰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这里,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留下了,因为孩子们,早已体会到了他所教的一切!

他们的行动,他们的声音,都在告诉他,他的教诲已经深深地根植于这些年轻的心灵中。

这一刻,是永恒的告别,也是新的开始。

在那间教室里,每个人都学会了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船长。

沉浸在故事中的骆一禾也不例外,他的心灵仿佛被那股不屈的精神所感染,于是他站上了课桌,高声地呼喊着:“噢,船长,我的船长!”

这一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周围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教室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寂静。

骆一禾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么鲁莽,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