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团圆16(1 / 2)

在繁忙的站台上,钟声悠扬地回荡,陈军和陈楠栖肩负着沉重的行囊,踏上了归家的列车。

随着火车缓缓驶出站台,他们的心似乎也随着车轮的旋转,在往昔的记忆中漫游。

陈军凝视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思绪如同这北国的风光变幻,穿过四季的轮回。

他记得,小时候的自己,是如何在这时节牵着妹妹的手,在雪地里嬉戏追逐。

那时的冬天,总是笑声不断,充满了纯真的欢乐。

后来有一天,父母带着他和妹妹来到了医院,指着病床上的小孩说,这以后就是你们的弟弟,要好好照顾他,知道吗?

那个小男孩,就是王澍。

尽管年幼的自己觉得很疑惑,这个弟弟怎么跟自己和妹妹的姓氏不一样,但在父母的劝导下,他们很快就接纳了王澍。

事实上,他们自己本身也很喜欢这个小弟弟。

记得第一次见面时,躺在病床上的王澍,脸色苍白,却仍旧努力地挤出一丝笑容与他们打招呼,非常有礼貌,一点也不讨厌。

和其他孩子完全不一样,那些人整天哭个没完,一点都不好玩。

在陈军的记忆里,好像从来没见到王澍哭过,长这么大,好像一次都没有。

家里多了个弟弟,但氛围并没有发生改变,生活也和从前一样没什么区别。

该送保育院的时候还是会把他们送到保育院,周末的时候再接回家。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父母倒是会频繁地来保育院看他们,但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或许是看王澍在保育院呆得挺习惯,放下了心?

小时候,陈军大概是和王澍待在一起时间最长的人了。

不管是保育院,还是在家,他们基本上都住在一块,对王澍,算是了解最深吧。

但了解得越深,对这个弟弟就越发地佩服。

他很安静,不吵不闹。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也不怎么见他和别的小孩子发生矛盾。

还很懂事,家里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活都会主动去做。

最关键的是,自律得有些吓人。

每天做得做的事情,就是看书……

陈军家里一开始是没多少书的,然后就把王澍原来家里的书都给搬了过来,王澍也不挑,有什么看什么,还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有些大部头,陈军看着就发憷,都不知道这个小弟弟是怎么看得下去的。

时间长了,陈军难免受之影响,变得不那么讨厌学习了。

其实不光是他,妹妹陈楠栖也是一样。

说老实话,他这个哥哥还有陈楠栖这个姐姐,在王澍面前,有时候就感觉很没面子,几乎没有当哥哥姐姐的那种成就感。

唯一的一次,大概就是他俩入伍的时候吧。

王澍总是时不时地在家里表达对军人的敬仰,陈军和陈楠栖就想着成为弟弟崇拜的对象,高中毕业,就相继入了伍。

陈军始终记得,王澍在车站送他时,眼里那崇拜的目光。

当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王澍用那样的眼神看自己,心里美滋滋的。

楠栖那个时候,应该也是类似的滋味吧?

不过虽然入伍的理由幼稚了些,但他们并不后悔,反而感到庆幸。

尽管难免会受到一些波及,但或许柱州过于偏远了些,那场全国性的风波没大范围地影响到当地的部队,他们兄妹平稳度过了那段时间,并且在此期间充分地提升了自己。

也许正如父母所说,王澍就是个小福星。

这次高考的事情也是一样,他好像对这种事情总是很敏感,年前就说可能要变,没想到还真让他说对了。

不过他不说这事,其实高考的事情陈军也不会过多担心的。

在王澍的影响下,他从没丢下过学习的习惯,就算入了伍也是一样。

和他从事的方向也有关系吧,当医生嘛,肯定不能故步自封,有新的好用的技术自然要学,只是那些年学习的渠道有限,更多的还是在打基础。

就是这个妹妹,太不让人省心了,从小就这样,比别人家的男孩子还要皮,所以才说王澍更像个女孩子嘛。

知道可能恢复高考,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好在最后的结果也不算坏。

下铺的陈楠栖靠在自己的床位上,手里正翻来覆去地看着那张通往未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她的心情很复杂,既有离开部队的不舍,也有即将见到家人的激动,还有对未来的期待,以及没有狠下心努力的遗憾。

她知道,不管怎么样,这一次回家,都意味着一个新生活的开始。

在由钢铁铺就的旋律中,一列列火车,载着无数的梦想与深情,穿行在各个城市的血脉之中。

它们对于车厢内人们心头的那些错综复杂的念头,显得如此漠然,却又始终坚守着向前行驶的执着,静默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宛如一位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伴随着每位旅人安然回归。

陈军和陈楠栖,这对兄妹俩,也随着这铁马的轰鸣声,回到了他们心灵深处那个充盈着温情回忆的地方——燕京。

步出车站的那一刻,他们的视线立刻被那个最熟悉、最温暖的身影所吸引。

他们的母亲,孤单一人站在寒风中,却依旧兴高采烈地挥舞着双手,呼唤着他们的名字,仿佛是一盏历经岁月风霜却依然坚定闪亮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归家的方向。

陈楠栖几乎是像一阵风似的向母亲飞扑过去,那份久别重逢的喜悦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