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未名湖畔36(1 / 2)

两天后,燕京城的各大报纸、杂志等纸媒上,纷纷出现了《狮子王》公演的报道。

在这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电视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年代,纸媒依旧是影响人民群众最大的媒介。

媒体对《狮子王》的评价几乎是一面倒的好评如潮。

去年小说版《狮子王》发表时引起的轰动,许多人还记忆犹新,因此在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人会跳出来挑刺。

评论家们纷纷称赞这部话剧是近年来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难得佳作。

《狮子王》的整体基调轻松愉快,主题乐观向上,正中人们的下怀。

关键的是,剧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使得这部话剧成为了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最佳选择。

在媒体的热烈推动下,《狮子王》的公演迅速进入了场场爆满的状态,短短一周内,便达到了一票难求的境地。

与此同时,各大学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对于这种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热情,更是为《狮子王》的热潮添了把火。

不少同学都找到王硕他们,希望他们能帮忙弄几张票,王澍自然也不例外,但票源实在是紧张,人艺自己的内部票都不够分,好不容易弄来几张票,也是僧多粥少,让大家徒呼奈何。

好在大家都很明事理,没在这方面过多纠缠,再加上另外一件事,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王澍他们也是落得了清净。

开学伊始,9月5日要举行全国范围的出国留学生外语选拔考试的通知便在各处张贴了出来,许多怀揣梦想的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报了名。

王澍对此倒是不太感兴趣。他并不是担心考不过,而是一方面他对目前的生活已经很满足,另一方面,他对出国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再者,自己在国外并无名气,去了也只是个普通的留学生,说不定还会遭遇歧视,他觉得还不如等自己有了名气之后再考虑出国的事。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确实很忙。

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的稿件已经全部交付给了编辑部,手头虽然没有新的小说要写,但王硕之前给他招惹的翻译工作,他却是接了下来,而且一接就是两部经典话剧——《茶馆》和《雷雨》。

接下这份工作,王澍也有自己的考虑。

对于能够向外宣传中国文化的事情,他向来是乐此不疲的。

再说,这份工作又不是无偿的,而且说不定能通过这个渠道,将自己的作品也推广到国外,何乐而不为呢?

老实说,他一直都有盘算着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到国外,只是这个时间点,中美还没建交,8月份的时候,《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倒是在燕京签字了,正式生效也得是在10月23日。

所以,王澍心想,慢慢来吧,不着急,反正时间有的是。

只是他不着急,有的是人着急。

未名湖畔,秋风轻拂,携带着丝丝凉意,轻轻地摇曳着柳丝,仿佛在低语。

湖边的奇石,各具姿态,静默地守护着这片宁静,湖面上泛起层层细浪,如同细腻的绸缎,倒映着秋日晴空的碧蓝与洁白的云朵,构成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

九月的燕京,夏日的炎热已经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初秋的清新与凉爽。

此时的未名湖畔,正是赏秋的绝佳时节。

湖畔的柳树依旧婆娑,只是叶尖已微微泛黄,仿佛轻轻换上了秋天的新装,散发着淡淡的金黄。

那些奇石,依旧静静地躺在湖边,与湖水相映成趣,它们沉默不语,却讲述着岁月的故事,见证着四季的更迭。

在这样的场景中,每一处细节都显得那么生动,那么有诗意,让人不禁驻足,沉醉于这份秋日的宁静与美好。

美丽的环境,无忧的生活,所谓完美的人生,不过如此。

王澍、王硕和史佚生三人,如往常一般,在这里悠闲地散着步。

老是闷在屋子里,对身体和精神都不太好,偶尔出来透透气,放松放松心情,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其他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

“小澍,你未来有什么打算啊?”史佚生一边被王澍推着,一边突然回头问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

“未来?没什么特别的打算,就按部就班地过日子呗,写写书,好好学习……”王澍轻松地回答,仿佛未来的道路早已铺好,只待他一步步前行。

“我说,你是真的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啊?”王硕一边说着,一边随意地一脚将一块石子踢得远远的,石子在湖面上跳了几下,才沉入水中。

“没有上进心?我今年都发了三部作品了,还都是长篇,现在手上还有两部话剧的翻译工作……”王澍白了王硕一眼,为自己辩解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我们不是说这个,而是指你的学业方面。”史佚生继续追问,他的声音温和,却透着一股不容回避的坚持。

“你们?你们又背着我搞什么鬼?”王澍好奇地问道,眉头微微一挑。

“没什么,没什么。”王硕的眼神开始飘忽不定,但还是接着问,“你还没回答老史刚刚的问题呢,学业方面,你有什么打算。”

“学业方面啊,也没什么特别的打算,现在这样不挺好的吗?”王澍依旧保持着那份从容。

“你……唉,老史,我看还是跟他直说吧,绕来绕去的,麻烦死了……”王硕又是一脚,将一块石子踢飞,仿佛要把心中的焦急也一并踢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