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亚姆立扎3(2 / 2)

仅过去了短短半个小时,在19时45分,黑色枪骑兵舰队就遭受到了巨大损失,约三成舰艇战损,这其中超过半数沉没,剩下的也多是可以除籍的结构性损失,舰队人员的伤亡迅速的突破了百万大关,还在迅速的增长着。就在这关键的半个小时中,帝国最坚不可摧的长矛在杨威利的策划面前就像是阳光下的冰雪一样,迅速的消融了下去。

在舰舰桥内,林布鲁听到监控人员报告说截获到明码信号。

毕典菲尔特提督向罗严克拉姆侯爵紧急求救,要求战术指导。毕典菲尔德现在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面对着天文数字般的亏空,他想要回本,于是想方设法的把属于自己的所剩无几的筹码往赌桌上扔,他已经丧失掉作为舰队指挥所必备的理性思考的能力了。

这是任何稍有理智的统帅都会拒绝他这种疯狂到没有理性的行为,面对着这样一边倒的消耗战,将舰队当做添油的燃料往里送是正中杨威利的下怀。

果不其然的马上就有了回应,年轻的侯爵令其恪尽帝国军人应尽的责任,并声称他没有可以源源不断变出舰队来的神灯,请毕典菲尔德中将自己体面些,坚持战线死守到底。

于是黑色枪骑兵舰队将过去半个小时的付出变成了沉没成本,全员减速后撤,转为防守姿态。之后不久杨威利也顺势后撤,与黑色枪骑兵舰队脱离接触,重新回到了远距离炮击战当中。

在亚姆立扎恒星上方的会战刚刚开始时,同盟兵力是处在大约一比二点几的绝对劣势,四个状态不佳的舰队整合成的三个不满编的舰队要对战帝国海军近乎全部主力。鏖战整个下午之后,同盟成建制的兵力只剩下了第5舰队和第13舰队了,两个舰队加到一起都只剩下了两万出头的舰艇数量。而帝国海军也损失惨重,尤其是黑色枪骑兵舰队,如今只能维持一道薄薄的战线了,此时双方都觉得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双方编队炮击的交战距离也逐渐的来到了6光秒以上。

到目前为止在亚姆利扎星系的会战中帝国与同盟双方战损近乎持平,只不过帝国损失惨重的多是舰艇和人员兵力,而对于同盟来说是第8舰队遭受到了可以除名的毁灭性打击。一般来说,舰队战之后胜利的一方由于能够掌握战场控制权,故而可以对受损舰艇进行维修,对沉没但是没有结构性损伤的舰艇进行打捞、牵引等工作,且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舰艇内人员进行搜救;胜利方能够很好的将战场残骸利用起来以减少损伤。可是此处选定的战场是在恒星亚姆立扎黄道面之上,直径百万千米的巨大火球无时无刻在愤怒的咆哮着,受损舰艇在失去护盾与装甲的保护,丧失结构稳定性之后会很快的变成恒星的一部分,然后重新变成光和热,点亮这片冰冷的宇宙。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意味着损失,巨大的损失。

21时20分,双方近乎脱离炮击线列进入对峙状态,亚姆利扎会战进入收尾阶段。

想必此刻所有人都想知道吉尔菲艾斯的第6舰队到底在哪。

终于,后卫部队在此时发现了率领着约4万舰艇的规模庞大的吉尔菲艾斯第6舰队。他们原来是绕过亚姆立札星系的恒星,自另一方向朝着我军的背后包抄而来。

他们来得有些慢了,以至于现在战争都已进入尾声。好比说铁锤和铁水碰了个两败俱伤,铁砧才姗姗来迟。

接着发现了数量巨大的工作舰集群,这些工作舰三艘一组慢吞吞的拖拽着巨大的指向性杰夫粒子发生器航行到了核融合机雷区的前方,在工作舰的引导和恒星亚姆利扎的引力双重作用下,浓密的粒子群如星际间物质的云柱一般穿过了机雷群,又在持续的释放下达到了引爆的浓度。

随着吉尔菲艾斯一声令下,3门光束炮设定了三个不同的方向射出光束。刹那之间,只见3条巨大的火柱划破了机雷群。白热的闪光消失之后,机雷群被挖开了3个大洞,在其位置上的机雷全被引爆了。不过用了短短的时间,机雷群的正中央形成了3条直径200公里、长30000公里、呈隧道状的安全通道。

帝国第6舰队3万余艘战斗舰艇在红色的巴巴罗萨号的带领下排着紧密的阵列自这三条安全通道之中鱼贯而出。此时此刻倘若同盟还有预备队,不消多少的数量,只需要有一个分舰队的规模就能够覆盖住这三个狭窄的入口对其进行重大的火力杀伤,可是目前只能保持着远距离监控,一边与重新压上的帝国主力舰队保持随时脱离的距离,一方面在调整方位避免被两面夹击之余向着恒星重力井的影响范围之外驶去。

全舰撤退的命令自第5舰队旗舰里奥格兰德号下达,同盟剩余舰艇开始逐渐退出战斗向深空撤退。

杨威利提督自告奋勇要求断后:战力保存最完整的第13舰队在青绿色的休伯利安号的带领下顽强阻击,还在局部战线上发动了短促的反击,消灭了不少过于前出贪功冒进的帝国小股部队。

零落在中央战线的第8、9舰队残部自知逃脱无望,或是向着帝国军的战线发起绝望的同归于尽式的突击;或是在恒星的重力井内就仓促启动跃迁引擎,在引力的涟漪中被扰动的空间撕裂得粉碎;或是坚持抵抗以自身的牺牲为战友赢得宝贵的时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时之间,本就被恒星亚姆利扎的巨大质量而压缩、扭曲的空间变得更加危险,空间扰动而引发的涟漪以恒星为中心四下扩散,好不容易从背后赶来的吉尔菲艾斯舰队也由于空间扰动的潜在危险性而停止了追击。

战斗结束之后林布鲁的临时军衔被撤销,然后被要求到舰队旗舰里奥格兰德号上开总结会议。

林布鲁实在是太累了,近乎什么也没有听进去,总之就是知道了在这次亚姆利扎星域的会战中同盟方参战的不到4个舰队规模的5万残兵在帝国军9个舰队14万的围攻之下损失近半但是成建制撤离,同时也给帝国造成了近乎同等的损失。加上前哨站的战果,双方舰队战舰艇损失约在2比1左右,至少比亚斯提会战好了不少,总算是让同盟这次三千万大远征的舰队战部分变得不那么难看了。

单就亚姆利扎会战而言,这算得上是一场成功的殿后战役。此役同盟4个舰队背水列阵殊死一战,以昂扬的斗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成功的抵挡住了帝国排山倒海而来的奋力一击,最终虽损失惨重但有2个舰队保存完整建制成功撤离。

可是那些滞留在帝国边境星域的陆战队成员和陆军、行政人员,就只能等到战争告一段落的换俘阶段才能回归同盟了。这是实实在在的人力上的损失,更兼有同盟老一辈的提督近乎在这次会战中尽数牺牲,再加上亚斯提会战将同盟年轻一代军官近乎损耗殆尽,很遗憾的,近40年来通过层层选拔考核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可以称得上是尽数除名了。

亚姆利扎会战为三千万大远征计划的总破产划上了一个句号。

大量老资历提督、将军、技术军官的战死会失去对年轻少壮派军官的约束能力。

或许在未来某一天,本就不宁静的海尼赛将会成为一场剧烈风暴的震央吧,至少在林布鲁看来是如此。

有句自西历时代就流传下来的谚语说得好,人类自历史中所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战火延烧百年了,同盟的立国精神还剩下多少呢,有多少人真切的知道战争是为何而发生的呢,又有多少人真切的是为了民主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呢,又有多少人是为了战争而战争,为了流血而流血,不管流的是我们的还是敌人的血呢?这一切都很沉重,沉重到林布鲁一闭眼就开始不住的想;但是也很渺小,渺小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庙堂之上统计报表中的几个数字,甚至数字都不是就是一个轻描淡写的增长或减少的趋势。

最好不要死人了,同盟已经没有更多的鲜血可以肆意的浪费了。

可是……有谁在乎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