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K2(一)158(2 / 2)

  “年轻人吃不了这苦,还跑深山老林来,不是自找罪受吗?”

  从斯卡杜到Askole的这一段路,非常不好走,地上到处都是碎石、裂隙,这辆大轮子的轮式拖拉机开在这种路上,像是随时要散架了一样,然而神奇的是,每当何棠江觉得下一秒它就要车毁人亡时,老王神奇的车技总能让它越过一个又一个沟壑,又成功往前开了数百米。

  后半程路上,不仅是查林受不了了,连何棠江都快被颠得把肺给吐出来。

  “到了。”

  老王终于给他们看见希望的曙光,一把扔下烟头,一手指着前方的小土房子。

  “前面就是Askole了!”

  Askole,巴基斯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近几年却因为户外运动的流行,在一定圈子内成为了人尽皆知的地名,这是前往K2大本营的必经之地。这个弹丸之地,成了世界各国徒步和登山爱好者的周转基地,倒也因此为这个本不起眼的小镇增添了别样的活力。在巴基斯坦,这种活力指的就是工作与钱。

  何棠江他们抵达Askole村前,老远就看到有一辆车被堵在村门口。

  “怎么回事?”何棠江紧张地问,“被拦住了吗?”

  老王放慢车速,漫不经心地回道:“是啊,被拦住了。没事,一会下去你们也可以挑一个年轻力壮的。”

  挑个啥?

  何棠江一头雾水?

  可过了一会,当一个黝黑的少年向他走过来比划着问要不要服务时,何棠江才明白了这群拦路人的工作——背夫,高山上最不起眼却最不可或缺的人群。他们为来自发达国家的登山者们每年背负数以千吨计的食物、物资、装备到雪山之巅,在为别人成就梦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家庭赚取糊口的钱粮。

  何棠江看着眼前这位黝黑又粗糙的背夫少年,就想起了滕吉,他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滕吉在山顶苦力之中已经属于金字塔尖的人群了,而塔的基底则是这些没有文化也没有能力考取登山向导真的背夫们。

  “便宜的,不贵!”

  “一天二百卢比……那一百五十卢比。”

  看见少年还在比划着向表达自己的售价,何棠江心里有些堵的慌。本是同龄人,处境却如此天差地别,令人唏嘘。他在国内了解过汇率,一百五十路比兑换成人民币连十块钱都不到,却可以买这个少年一整天的苦力。

  何棠江坐在车上闷闷地没说话,老王却已经熟门熟路地跳下车来。

  他熟稔地拉过那个背夫少年的脑袋,用力揉了揉对方的短发,用当地语言熟练地沟通了什么,没过多久,那少年感激地冲何棠江一个弯腰,就熟门熟路地去后面帮他们背行李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