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象儿类朕(2 / 2)

得言,李世民沉默了。

少许后,开口道:“魏徵说的对,是朕错了,是朕一时气急上了头。”

接着,话锋一转。

“既如此,为了省去天下不必要的纷乱,朕决定恩赐东宫,准允太子长子,朕的皇长孙李象出仕。”

“你们商量一下,该册皇长孙一个怎样的爵位。”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

二凤话里的意思,表面上是恩赏太子长子出仕,以此来堵住朝野内外的悠悠之口。

但实际上。

几人都看的出来,再加上刚才见到在殿中的李象,天子准允皇长孙出仕,并非是因为太子,而是因为皇长孙本身。

长孙无忌:‘李象,我怎么不记得这小子有何过人之处。’

从亲戚关系上论,长孙无忌是李象的舅公。

房玄龄:‘魏王长子与太子长子同岁,陛下这般恩宠魏王,都未曾准允过魏王长子李欣出仕,怎会突然准允太子长子。’

权宰们心中各有思绪。

“依礼,当册为郡王。”

房玄龄思绪片刻,出声说道。

尚书左右仆射有着分工,左仆射负责吏部、户部、礼部,右仆射负责兵部、刑部、工部,册封是礼部的事,自然是由房玄龄来答。

刚说完,跪坐在左一位置的长孙无忌开口了。

“陛下,自从贞观初年,朝廷颁布削王圣旨之后,天下人对宗室新册爵位都极为在意,为免纷议,臣以为,可先册为郡公,尔后再逐步进爵。”

李世民琢磨了起来,一时未回。

这时。

房玄龄突然问了一句:“陛下既然册封太子长子,那太子嫡子李厥,魏王长子李欣,可否要一并册封?”

李世民并未感觉有什么,这确实是一个首相该考虑的问题,可长孙无忌却是深深看了一眼房玄龄。

跪坐在房玄龄之侧的高士廉,此时却沉声行叉手礼道:“不论太子长子还是魏王长子,都是陛下之孙,封爵由礼制所定,臣只是有一事不明,皇长孙李象今年不过十之有三,这般少幼之龄出仕,该置于何司衙门?是否不妥?”

“臣请陛下收回圣意,待皇孙们及冠之后,再入仕处政。”

闻言。

李世民摆了摆手,他早就猜到了这老几位会质疑李象的能力,内侍连忙是上前将誊抄送来的诗分发,一人一张。

杨师道略微疑惑,可当他低头看见宣纸上誊抄好的六行诗句之际,呼吸骤然间急促了起来,唯有真正懂诗的人才明白这六十字是何等分量。

其余几人,虽然没有杨师道这般精通诗赋,但也懂得看诗,无不是品鉴赞叹,而作为政治老手的他们,更是能够看得出来,这首诗一经传扬,将会给大唐国威带来突破性的提升。

“杨师道,你是诗赋大家。”

“在你十三岁时,可能一步之内,写出这等诗作。”

李世民笑道。

骤然间,五位大宰相都是一愣。

“这诗为皇长孙所作?!”

杨师道一脸不敢置信。

‘十三岁!’

‘一步作诗?!’

龙椅上的李世民,很是喜欢看到臣子们这般表情惊愕,笑了笑。

“吾家象儿,天生诗才,文道无双。”

“类朕。”

PS:恳请亚父们新书期每天追读,真的特别特别重要,拜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