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符箓构造43(1 / 2)

悠悠转醒后,蒙歌扫视一眼,发现自己竟靠在椅背上,不由得苦笑一声。他伸了个懒腰,将桌面收拾一番,把符箓等物分门别类的整理好,再次投入《符箓史》的阅读中。

初时,蒙歌觉得这本书好,主要是因为里面的许多细致说明,都是《百符真经》所缺少的。

《百符真经》着实有些高级,它从头到尾直击符箓本质,细枝末节反而忽略不谈,仿佛不屑去说一样,由此可见这其作者的眼界之高,造诣之深。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蒙歌摸索了很长时间,用了大量失败尝试,才将那些空缺的细枝末节补充出来。但这样有个坏处,那就是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

这也是导致蒙歌反复看《符箓史》的主要原因,他要把自己胡乱摸索出来的细枝末节,也做到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凭借运气瞎猫碰死耗子,如此一来,制符水平自然会再提升一截。

有了这样的想法,蒙歌自然看得津津有味,即便是最简单的描述,他也不厌其烦的看了又看,丝毫不觉得腻。

看到符箓结构一章时,蒙歌摸着下巴,手捻着页面,再次仔细了通读了一遍。

符箓的构成一般分为五部分,符头,符灵,符体,符胆,符脚。

符头也叫咒头,是一张符箓起始的标志,主要作用是向诸神、仙、佛发出咒辞,将诸天之威引于符中,按照符头注明的方式役使符箓中的灵气。符头又分为符令、符注。符令也称敕令,大致包含神令、仙令、佛令三种。符注则与符体有关。

如蒙歌最熟悉的火球符,其符头就是火令。再譬如金钟符的符头是佛令,凡此种种。

所谓见令知性,见注知行。从符令可知符箓所依赖的神邸,从符注可知符箓的五行属性。蒙歌初学时,尤其头疼符注,因为其形式和内容实在复杂,尤其是佛令的符注。他现如今掌握的,都是低级中阶以下法术,使用的符注也多是神令和仙令,佛令掌握的并不多。

符灵也叫咒灵,是一张符箓的心识思念。当符头将诸天之威引入符中后,则会化作咒灵,咒灵再以符注解释说明的方式来役使灵力,进而将符体转化成具体的法术。此部分是蒙歌最为不理解的,也是花时间思考最多的。

符体也叫咒身,是一张符箓的所包含的法术符图,画此部分时,需施展对应的法术。蒙歌通过《百符真经》已掌握许多低、中级法术,只不过因为修为限制,还其中一大半法术,还无法学习,故而其符箓的制作就更不用说了。

符胆也叫咒胆,它还有个别称叫做符锁,作此部分时需要口念咒辞,以诸天之威壮实此胆,守护符箓。因为符箓蕴含天地之灵,极容易被妖魔鬼怪侵蚀而失去效用。

符脚也叫咒脚,是一张符箓结束的标志,与符头中的三令对应,紧随符胆之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