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一步慢,步步慢31(2 / 2)

一边说,他从孙遥手中抽出那二十块钱,出门骑上自行车就走。

孙遥感觉现在自己身上全是火。

啥玩意儿这是!

我当大厨做饭时,你们的需求是租碗;

我有普通碗能租了,你们的需求是带喜字儿的;

我带喜字儿的能租了,你们的需求是我还得有辆车给送去?

这就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矛盾的直接体现吗?

他嘴里骂了个次奥,目光看着那人背景,心里下了一堆诅咒。

结果,那人停下了。

与路边一个村里人聊了几句,又被领到了马红军的店里。

没多久,像上一个一样,马越和他一起出来,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孙遥想要抓狂!

特别是他爸一句话,更是差点儿把他气得背过气去:“孩子,你这生意到底行不行?咋留不住人,不来钱啊!”

对面,马红军家常菜馆。

马越把客人送走,面色也严肃起来。

一早上,接了两份生意,收入了70块钱不假,但是都是从孙遥那边转过来的。

换句话说,这是因为孙遥还没有准备好。

如果说他现在餐具到位,如果说他也有一辆车,这两单绝对跑不了。

分析原因,对客流的吸引力。

现在,外村知道马家坨子有餐具租赁,但来联络时,如果没有熟人带过来,就得自己在这附近摸索。

孙遥饭店牌匾上明晃晃的“餐具租赁”四个大字,就像是一个吸铁石,能直接把顾客吸进去。

而且,这还是一部分。

除去那个预定海鲜,可能会直接劝退一部分顾忌价格的人,另外的定制酒席和熟食,也都能给他带来潜在客户。

相比而言,马红军这边,尽管业务范围不比那边少,但是外人不知道,现在处于一种“才美不外现”的状态。

优势和特长不展现出来,酒香也怕巷子深。

如果孙遥运气好,碰上的需求都能满足,以他正经学过厨师的经历,在农村赚口碑并不难,几天就能扶摇直上。

马越再想再追,就困难了。

毕竟,客户群体就那么大,先入者为主。

想了一会儿,他到后面找到马红军,“爸,咱们的牌匾,啥时候能做完?”

马红军挠了挠头,“昨天按你说的去定的,铁艺铺子里说,得一周左右。”

马越摇摇头,“不行,你得让他加快进度,最晚明天就得弄出来。”

马红军不解,还在为铁艺铺子的师傅着想,“那玩意儿这么急干啥?他那儿我看活挺多的,也别把人家催那么急。”

马越还是摇头,“急,很急。一步慢,步步慢。对外公关广告这儿,我们其实已经落后了,绝对不能把这个时间差再拉大。”

马红军多少还有点儿犹豫,但最终还是依了马越的意思,擦了擦手,走了。

马越看着对面的牌匾,心情有点儿复杂。

这对手,其实也不能太轻视。

虽然说社会经验明显不足,但终究是去过城里,有些先进的理念是带回来了。如果他静下心来研究研究,也能产生效益。

同时,还要避免把他给逼太急了。

年轻人,闯劲儿足,又虎,说不准一冲动干出啥违法乱纪的事儿来。

这么想着,突突突,又一辆摩托车停到了孙遥店前。

马越本来并没有在意,但是目光所到之处,车座后面,斜插的一根木棒吸引了他的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