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战争起因24(1 / 2)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一件事”,钟离沉思了一会说道:“我跟踪桓温的时候,他向手下倒是提起了中月使总管统领,他说没想到总管统领亲自押运,居然也会出错。当时没有经想他口中的总管统领是什么人,现在看来出现在山谷里的年轻人就是暗中押运箭头的总管统领”。

墨凡说道:“我们只知道中月使内卫有三个分队,分队长十分了得,看来分队长之上还有总管统领,如果你的对手的就是总管统领,这个人很可能就是中行月声称能够团灭华夏七星,只听其名,未见其人,就连匈奴王庭都没有几个人知道的那人”。

“禽虓?”,墨柳吃惊地看着黑凡,说道:“巨子的意思那个人就是禽虓?但是这怎么可能,武道六星派出的高手追踪了数年,都没有找到禽虓确有其人的证据,不太可能”。

“唉”,墨凡叹了口气,沉默了一会说道:“不管禽虓是否确有其人,号称一人之力能团灭华夏七星,不管真假都不能坐视不理。但是如今凭空冒出来一个人,手拿一把长刀就能打败身负血剑和法墨双剑的人,卫国虽说血丹之力只剩七成,加上法墨双剑,总体实力已远在七星家族其他一流绝顶高手之上。放眼天下,可能只有玄雨的雨三仙或龙啸的龙吟三官才能战胜卫国,雨三仙或龙吟三官联手出战,实力远超三位一流绝顶高手。算起来卫国差不多一人集七星三家武道之力,如此修为在他面前居然毫无胜算,身中法墨双剑也不能使他身受重伤,这种实力放眼天下,几乎无敌”。

“或许这就是中行月的厉害之处”。这时我终于听明白了,墨凡怀疑山谷里把我打败的人叫禽虓,中行月声称能够团灭华夏七星的人,以为这是中行月激怒华夏七星,扰乱策略的一个烟幕,现在看来可能中行月手上可能真有一个不一定能够团灭华夏七星,但是华夏七星,除了出动雨三仙或龙吟三官采取群殴的办法,没有一个人是其对手。于是我说道:“看来中行月深谙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用兵之道,不管那人是否就是中行月口中的禽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华夏七星前所未有的劲敌”。

“柳儿”,墨凡没有继续纠缠禽虓是否确有其人,吩咐墨柳将目前发生的事情,包括禽虓可能确有其人的消息,以信报形式传至华夏七星其他家族,最后强调需要山阳齐家的情报分析。

“山阳齐家的情报分析?”我不由看了墨凡一眼,据我所知齐家是华夏七星中的唯一文宗,似乎也是最弱的一家,不知道墨凡强调需要齐家的情报分析是何原因,莫非齐家还有我不知道,甚至齐珏都不知道的能量。

“没错”,墨凡笑了笑,说道:“知道华夏七星的人都以为山阳齐家只是文宗,事实上齐家不仅是华夏七星之首,而且还是华夏七星的大脑和情报中心。华夏七星的所有信报都要通报齐家,齐家会在海量的原始信息中找到与其相关的情报,并加以分析研判,最后得出结果。事实证明齐家的情报才是华夏七星成功避祸,生存发展的风向标”。

“靠”,我心里暗骂了一句,怎么说我也是现代社会齐家掌门大小姐的夫君,居然只知齐家是文宗,却不知道齐家还是华夏七星的大脑。看来寻找月光之门的信仰让齐家把自身的存世根基都忘了,要不是这样,天下大事怎么能逃过齐家的眼睛,怎么可能连血剑丢失,龙啸行差踏错的事情都没有掌握。看来信仰有时候可能成痴迷,份痴迷一件事情,不管是先贤,还是智者都可能误事。

墨凡抬头看了看屋外的天空,说道:“咱们先去用餐,晚上我与你畅谈”,说完墨凡让钟离去找客栈掌柜把墨柳和我打坏的东西收拾更换一下。然后把墨柳教育了一番,中心思想就是不受控制的脾气导致的第一个结果就是浪费,浪费金钱,浪费物资。黑柳虽然脾气火爆,但是并非不明事理,通常是勇于承认错误,但是会不会改,我想墨凡也不抱什么希望。

晚餐安排在客栈的大厅,没有人想到这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就是令人景仰的墨家巨子,他的饮食标准和姬霖相比不是简单,而是寒酸,一盘牛内,两盘青菜,一人一碗米饭。这时我才明白钟离为什么一直不和我们一起用餐,并非付不起好酒好菜的费用,面是在墨家人眼中,不过是一餐饭,充饥而已,况且每个人所食有限,根本用不着排场和浪费。

其实从现代社会中的墨霏和墨雨的身上就能看出,墨家有数千年积累下的财富,但是没有人那些富家子弟讲排场,论面子。真正奢侈品就是前面的宝马汽车和后面的悍马,宝马是生意的需要,悍马肯定不是墨霏的选择,而是照顾我的面子,酒虽然是五十年陈醋美酒,那也墨家自己酿造的美酒。毫无疑问,相比他们,我就是一个俗人。所以我看着简单的晚餐发愣的时候,墨凡却笑了笑,说道:“大事面前不喝酒,等这里的事情一旦了结,我陪你好好喝几杯”。

我摇了摇头,端起了饭碗。说实话,哪里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发愣是因为内心受到冲击。弟子数万,名满天下的墨家,当家人慎独自律,仅此一点够我这种凡夫俗子心生景仰,而且慎独自律的并非只有墨家巨子,还有钟离这种餐风露宿的墨家子弟。脾气火爆动不动拔剑和人玩命的墨柳,在简朴的饮食面前也是一幅天经地义的表情。这样的文化,这样的传承却不敌董氏儒术,不敌董仲舒炮制的三纲思想,无法得到当政者的青睐。这就是当政者的私心和公利发生冲突的时候,当政者无一例外都遵从了私心的选择。而且为了让自己的私心具有合法的社会根基,不惜借用愚弄百姓的文化给百姓洗脑,以当政者的私利诉求取代百姓的公利诉求,从而实现为私利服务的长治久安。

饭后,墨凡并没有回房,而是出了客栈来到大街上。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到饭点,客栈或饭店门口总会有几个乞求一口吃食的人,他们并不是乞丐,而是逃难到高都的难民。

他们中的五个人引起了墨凡的注意,他们像一家人,五十多岁的老夫人,一位三十多岁的妇人带着三个面黄饥瘦的孩童,最大的孩子只有七八岁,最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孩子们早就饿了,看着我们,睁着明亮的大眼睛,眼神中满是期望。墨凡没有说话,回头冲墨柳点了点头,墨柳快步回到饭店,不一会拿来一些篜饼,送到怀抱婴儿的妇女手中。妇女感激的点了点头,说了声谢谢,把饼分给了身边的两个孩子和老妇人。怀里的孩子年龄太小,吃不了这种饼,妇女就把饼吃到嘴里,咬烂后再喂给襁褓中的孩子,孩子吃了几口,哭声渐渐停了下来。

墨柳眼圈一红,拿过妇人手边的一只碗,到饭店里盛了一碗水,递给妇人,问他们是哪里人,为何到了这步田地。

妇人眼圈一红,抹了抹眼泪说出原因:他们是代郡高柳的百姓,种着几十亩良田,一个多月前,匈奴骑兵突然出现在高柳,将正在地里干活的丈夫和小叔掳去,然后纵兵将成熟的庄稼抢收一空。她带着孩子和婆婆躲进地窖,才逃过一劫,但是孩子的婶母却被掳走。

数十年来,常听人说匈奴经常在大汉边郡打谷划,却没想到他们会劫掠到高柳,村子里有五十多位男子被匈奴掳走。知道他们此去凶多吉少,为了给夫家留下香火,婆婆带着他们回南阳老家。好不容易走到高都,盘缠用光,再也走不动了”。

说完,妇人忍不住哭了起来。我们心下一阵难过,我敢肯定这些被匈奴骑兵掳走的村民就是燕王和中行月商量好的,助其成就不世军功的百姓。

接下来老妇人告诉我们,她七八岁时随父母从南阳迁徒到代郡随军戍边,父亲和兄长先后战死在雁门和云中,成人后嫁到了高柳。不想几十年后,两个儿子又被匈奴掳走凶多吉少,老妇人就想带着儿媳和三个孙子回到故土南阳,结果盘资不足,困在了高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