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工厂成立53(2 / 2)

杨文东点点头,说:“经济不好,没办法。”

据他所知,香港下一波房地产大爆发是从1958年到1964年,但在第一年的1958年,前半年却是暴跌状态的。

而房价暴跌,必然会导致经济的萎缩,还有就是最后上车的那批人,是最惨的。

苏依依又说:“对了,东菜场附近,差不多1000米的地方,好像就有一小片工业区,那里租金很便宜,我觉得我们可以去那里开个小工厂。”

杨文东想了想,问:“是你让立明去那附近找的吧?”

苏依依笑说:“是啊,我在想东菜场那边离我们现在这地方也不算远,离寮屋那边也挺近的,正适合我们。

以后工厂招人,也都方便点,寮房的人,要的工资也不高。”

“也是。”杨文东点点头,随后又说道:“这样,以后招到工人,工资的话,就按市场价。

但吃的方面,中午我们包了,饭要稍微好一点,不说顿顿有肉,但炒个荤菜,多放点油汤,然后泡饭也是好的。”

说起寮屋,这又让杨文东想起了以前的悲惨日子,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也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可资本家是最残酷的,当太多的人求工作,人力供求失衡,他们便以最狠的心态剥削穷苦之人。

香港的底层工作,很多都是不包吃的,而普通人是舍不得自己花钱吃的多好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去码头、货仓做苦力活,钱多一点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可以混顿饱饭吃,哪怕饭里也没有油水。

“好的,东哥你真是个大好人了。”苏依依很开心的笑说道。

杨文东笑了笑,说:“一点吃的而已,跟好人差远了。”

苏依依则说:“也不是啊,吃的就是很重要的,我们小时候最大的目标,就是想吃饱了,那时候,我记得你还去肉铺偷小块的肉呢。”

“是啊,吃饱就可以了。”杨文东点点头,作为后世不缺吃喝的21世纪人,真的是很难想象。

在几十年前,多少人,可能一年也吃不了几次米饭,更别说肉了

也有很多人,拼命工作一天,却也吃不饱饭,每天的工作最终目标,就是不饿死...

.....

第二天,杨文东带着赵立明与苏依依,来到了东菜场旁边。

赵立明也已经来过,熟悉这里,在看了几家之后,杨文东选择了一家约120平米的一间小仓库,作为自己第一家工厂的厂址。

租金也不贵,一年450块钱,杨文东直接交了半年的租金以及半年的押金。

随后的三天,赵立明则是叫人过来打扫一番,又请了一名电工整理了线路,苏依依也去买了一些二手的桌子,用于未来的组装所用。

时间到了5月15日,杨文东穿越来到香港4个月,他成功的有了自己的一间小工厂。

PS:求月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