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先零寇河内84(2 / 2)

  ……

  讨论一上午,大臣建议在魏郡、赵国、常山、中山一代修建坞候抵御先零羌。邓绥同意,并下了诏书。

  众人散去,离去之后脸上依然带着惧怕之色,屋内只剩下刘隆和邓绥。

  刘隆抿嘴,心脏疼得厉害,眼睛氤氲着雾气,不知道在想什么。突然一只手温柔地抚摸着他的头,刘隆抬头看去,只见邓绥对他道:“隆儿不怕,有我呢。”

  刘隆的头垂下来,道:“我知道。我不怕。但是我有母后,那些百姓呢?”

  那些百姓的守护者应该是他这个皇帝呀!刘隆感到一股深深的无力。

  天灾,他干不过;外夷,他也干不过。

  邓绥闻言心中一酸,外夷打到京师门口闻所未闻,若非有黄河天险,他们说不得要来雒阳劫掠一番。

  刘隆突然出声:“母后,咱们发求贤令吧。”大汉在抵御夷狄的战争中屡次失利,除了国库空虚不能长耗,还有将帅缺乏的原因。

  邓绥道:“我下诏令三公九卿、校尉举明晓排兵布阵能担当将帅的人。”

  刘隆摇摇头,道:“母后,不用举荐。这些人举荐来的人都是他们的子孙姻亲。诸羌与我大汉交战多年,若有才华早被征辟了,怎么还能等到这个时候?”

  邓绥问道:“隆儿的意思是?”

  刘隆深吸一口气道:“不用征辟,凡有膂力或善骑射或懂武艺或识兵法者,只要符合要求,不论出身背景,不拘人数,皆令郡国送到京师,京师再进行考核,若合格则授予官职。”

  “军中将士若符合要求,也可以授予官职。”

  邓绥闻言沉思半响,深吸一口气道:“好。士族无人,求助朝野遗贤。此时不做这事,更待何时。”

  刘隆听了,心中一松,随后脸露苦涩道:“我观公卿大臣皆怯战,只怕他们会一退再退。”

  现在东汉在对诸羌的战斗中采取了消极的抵御策略,任凭诸羌骑兵在中原大地肆虐。

  邓绥道:“有我在。”

  说完话,刘隆继续回到学堂上学,刚进门就被伴读围着行礼,话里话外都在问先零羌的情况。显然,他们也得知了先零羌寇河内郡一事

  。

  刘隆故作轻松,笑道:“朝廷已经查清楚了,那些羌人只不过是小股的遗寇,侥幸绕过关防,想必过不了多久就会落入法网。”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只不过有一两人心中仍带疑惑。

  这些伴读五日一回家,其他时间都住在宫中。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上课;课后,或回到宫殿温习功课,或与其他人一起玩,都不大受拘束。

  耿晔挥挥拳头道:“我长大了要当大将军,把这些寇边的人都赶出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