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蝗旱灾害又来了100(2 / 2)

  他索性眼不见心为净,走到考场外面站着,与早一步出来的李五官掾相视苦笑。

  李五官掾劝他道:“明府,武举武举以武为重,外场比试重于内场文试。”

  虞诩摇着头,叹气道:“那些不认字不懂兵法的人能当上将领吗?顶多也就是一勇夫罢了。”

  李五官掾笑道:“读书识字哪里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是不常见的兵法书籍?那些世家都是把这些书籍藏着掖着,小门小户哪里见过这些书籍?”

  虞诩闻言,沉思半响,道:“我听闻朝廷派校书郎在东观校书,东观汗牛充栋,想必也有兵法。我不如写封奏表请朝廷尽早校对兵法,颁布天下。”

  李五官掾闻言眼睛一亮,道:“明府高义。皇太后和皇帝英明,凡是利国利民之策皆听从,明府说的事必定能成。”

  虞诩笑道:“武举事了,我就回去写奏表。”说完,他看了眼渐渐偏西的太阳

  ,远处隐隐有群山连绵。

  “朝廷如此信任我,希望早日平定诸羌,还边郡太平。”虞诩心中暗道。

  文试是允许提前交卷,时间还未过半,考场就已空无一人。虞诩、李五官掾等人抓紧时间批了试卷,当日就出结果。

  十六人中取中八人,皆愿入军营,均授予百夫长,每人赐钱两千,良弓一柄。其中,一名文试满分的人,调入虞诩幕府。

  虞诩勉励他们道:“三年后,朝廷在尚书台举行省试,你们那时再中了,就可授予虎贲羽林郎等三百石的官职。以后你们要好生训练,勿要懈怠。”众人纷纷应了。

  一人问:“明府,若是我们杀敌有功,会照常升职吗?”

  虞诩笑起来道:“皇太后和皇上赏罚分明,广揽人才,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武举是为了选拔人才,给你们这些人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不是束缚你们的工具。”

  “朝廷求贤若渴,诸君共勉。”

  几人听得热血沸腾,虽然百石的官秩不高,但这毕竟是踏入官场,手下有一百人更容易建功立业。

  朝廷虽然增加了边郡地区孝廉和廉吏的举荐人数,但每年仅有两个名额,哪里轮得到他们这些人,还是武举更适合他们。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边地其他的郡国。

  北地太守王符还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一位中了武举的考生是世家大族的逃奴。主人家要抓拿这人,率领部曲宾客与太守府对峙起来。

  王符据理力争,寸步不让,拿出朝廷的诏令。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朝廷规定参加武举考生不拘身份籍贯,这人是奴婢的身份又如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