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2 / 2)

  这或许就是他穿越的意义吧,刘隆心满意足地想道。或许正要他,这个来自未来知道发展大势的人,为大汉点亮科技树呢。

  不过刘隆遗憾不已,他已经毕业多年,早已不复高三时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变成了只会说“既要、又要、还要”可恶的甲方。

  次日放学后,刘隆叫住张衡,问道:“张师傅,你弄明白日食是怎么形成的吗?”

  张衡一顿,面色如常地颔首道:“正在研究,正在研究。”

  刘隆闻言笑起来,眼睛里充满了无辜和烂漫,道:“那朕等张师傅研究出来。对了,张师傅,古人说天地如鸡子,这是真的吗?”

  张衡又一顿:“古人说的,自然有古人的道理。下臣回去再研究研究?”

  刘隆又问:“朕读《列子》时看到一篇关于两小儿辩日的文章,孔子不能决,张师傅能决吗?”

  张衡再一顿:“啊,这个……下臣回去研究研究?”

  刘隆点点头,转头对江平说:“你把这些记下来,提醒朕不要忘了。”

  张衡背后冷汗直流。救命,圣上为什么对这些感兴趣了?!

  第49章

  刘隆对天文只有那么一点点感兴趣,但天文和历法相关啊。他感兴趣的是能准确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

  自古以来关于历法的争议有很多,最著名的当是杨光先与汤若望南怀仁之间的历法之争。

  杨光先最著名的一句话“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①,可能很多人都听过。

  大汉连年水旱,刘隆绞尽脑汁想办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除了培育良种、改革农具、兴修水利,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也是他关注的重点。

  张衡被刘隆问得汗流浃背,回去之后奋发图强,终于有了一点收获,提出关于日食形成的猜想。

  一日下午放学,张衡讲完课并没有走,而是叫住刘隆,向他面述关于日食成因的猜想。

  张衡说:“月食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大地挡住了照亮月亮的太阳光。下臣猜测,日食的形成是不是有什么东西挡住了太阳的光芒。”

  刘隆点头,示意张衡继续说下去,日食形成的原因确实是日月地处在同一直线上,月亮挡住太阳光,其背后的阴影落在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②

  张衡的脸上明显流露出激动的神色,道:“下臣请圣上到外面试验一下。”

  刘隆道了好,跟着张衡走到殿外。张衡请刘隆面西东向站,告了一声罪,他立在刘隆身前。

  张衡突然张开双臂,皂服袖子宽大,他的影子彻底将刘隆笼罩在内。

  刘隆见状,蓦地明白张衡的意思,开心地笑出来,道:“我明白张师傅的意思了,细想起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