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155(2 / 2)

  刘隆行礼拜见,邓绥笑着让他坐下,命人端来一盅烤梨给他吃。

  刘隆:……

  好吧,不好拂了母后的好意。刘隆拿着银勺子,尝了一口羹汤,石蜜和蜂蜜放了很多。

  “好吃吗?这是马女史发明的吃法。”邓绥笑问。

  刘隆点一点头说:“不错。”

  邓绥闻言笑起来,转头对马秋练说:“他说不错,肯定是不喜欢吃。若是喜欢吃,一定会绘声绘色地描述色香味。”

  马秋练闻

  言笑起来,道:“这只是一个小炖汤,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很正常。圣上,这个烤梨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刘隆如实回答:“太甜了。”

  邓绥摇头说:“我觉得多放些蜜好吃,不然压不住梨子的酸味。”马秋练和曹丰生纷纷附和,三人十分不理解刘隆的口味。

  几人说笑一会儿,刘隆坐在邓绥身边开始看起奏表。

  今年,三公几乎都换了。六月份太尉司马苞薨逝,太仆马英顶上太尉一职。这个月司徒夏勤被罢免,司空刘恺为司徒,光禄勋袁敞为司空。①

  东汉这些年的三公更换频率颇高,大部分是因为天灾免职。虽然邓绥和刘隆不信这些,但是天下的百姓信任这些。

  天降灾异,皇太后和皇帝肯定没错,有错的只能是三公。邓绥认为灾异频繁严重或者三公不符己意时,就会罢免三公。

  新上任的三公资历浅,都不如当初顾命大臣张禹的权利大,张禹除了太尉,还兼任录尚书事。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其实处理着国家日常事务。三公的权利不如前汉时大,但三公凭借名望,在社会上保持着卓然的地位。

  刘隆看到新上任三公之一的司空姓袁,突然想起东汉末年经常把“四世三公”挂在嘴边的袁绍和袁术。

  袁绍二人口里的“四世三公”可不是四代人中有三人坐到了三公,而是四代人中每一代都有人坐到三公。

  这就是所谓的世家,世卿世禄。

  袁绍袁术就是凭借袁氏的门生故吏才能逐鹿中原。

  哦,那个失掉鹿的倒霉蛋就是刘隆所在的东汉。

  刘隆顿时来了兴致,问起袁敞的家世来。汝南袁氏,父亲袁安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司徒,自己又做了司空。

  这肯定就是袁绍袁术的先祖!刘隆百分之二百肯定。

  江平见刘隆对袁敞感兴趣,低声道:“袁司空刚正廉洁,不阿从邓氏。汝南袁氏家风廉正肃穆,为乡里称赞,朝中有不少故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