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2 / 2)

  刘隆扶着邓绥进了前殿,看见几张熟脸,屋内的装饰几乎与以前一样。

  几人拜见皇太后与皇帝后,河南尹开始说起各地的灾情:“现在远县的消息尚未传来,但雒阳附近低洼的地方成了一片汪洋。”

  “百姓伤亡多少?”

  “目前有十数人失踪,三十六人溺亡,受伤约莫有一百多人。”

  “伤稼多少?”

  “五十里。此外,还有零星的洼地。只是……洛水河面上涨,恐怕有决堤之患。”

  “都水校尉怎么说?”

  “附近支渠和支流的水都往洛水里流,若雨水再过一天还不停,只怕就要疏散附近的百姓了。”

  “令人继续监视洛水,你们也派人通知各家做好疏散的准备,免得到时候过于慌乱。”

  邓绥和河南尹商议完,然后看向群臣说:“今年秋稼丰茂,不料遇到淫雨。淫雨连绵,想必是人怨导致。武吏威暴、文吏寡恩,乡吏生奸,为百姓所患,怎能不生怨气

  ?”

  司空李郃道:“陛下所言极是,近年来下臣见百姓生活困苦,官吏横行乡里。刺史端坐府衙,与郡国一千石豪族相交,每回上书都云太平,任由豪族武断乡曲,百姓水深火热。臣请罢刺史。”

  刘隆听了心中一震,目光落在李郃身上。

  司隶校尉出言反驳道:“司空所言过了。刺史乃是旧制,一一刺史品行不端,岂能怪罪到刺史制度上?若有刺史尸位素餐,按例罢去就。”

  李郃摇头道:“不然,刺史到今日已经弊端横生。之前刺史尚能监察郡国一千石豪族,以位卑权重制位尊,但现在刺史晋升为坦途,监察不监察都能晋升,因此刺史多懈怠,与世家相交以邀令名。”

  刘隆暗中为李郃所言点头,汉武帝时刺史初设,一群六百石的刺史一腔热血为他打生打死,以期获得政治坦途。

  然而到了东汉,刺史按部就班就能有个好前途,这样一来谁还愿意得罪这些世家豪族郡国一千石?这些人背后都有人在朝堂上做高官呢。

  不求他们如前辈一样行事,但求他们闭门只守,可惜就这样大部分刺史都做不到。

  时代不同了,地方豪族的势力已经开始进入中央,郡国一千石仗着背后有人更是无所畏惧,反而是刺史顾虑重重,只能怠政。

  邓绥闻言,沉吟道:“州部刺史乃是旧制,罢去不妥。司空所言也有道理,不若……不若刺史依孝武旧制,近郡每岁来京奏事,远郡每两年来京奏事。”

  御史中丞道:“刺史职责重大,除了监察郡国一千石和豪族外,还要赈济百姓,弹压不臣,若冒然回京只怕会生乱子。”

  第67章

  邓绥想借着这次的水灾改革刺史制度。如今刺史一职的监察职能逐渐减弱,反而更多地涉入地方行政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