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183(2 / 2)

  众人散去,邓绥和刘隆叹道:“实施容易,维持难。”

  刘隆看着邓绥露出坚定而温和的笑容:“我会继承母后的政治理念一直支持下去。”

  邓绥闻言,心中一暖,伸手抚摸着刘隆的头发,道:“我知道。”

  刘隆抬头看邓绥温和笑道:“大汉至今已经积弊重生,母后你尽管放手去做,只要对大汉对苍生有益,无论做什么发生什么,我都会坚定地执行下去。”

  邓绥微笑点头。为政者最怕什么?最怕人亡政消。大汉此时已经到了要改革的地步,再不改革,只怕结局比西汉末年更惨烈。

  邓绥作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自然预料能预料到这样的结局。现在改革还能徐徐图之,越晚越难改。

  刘隆又道:“刺史虽然恢复旧制,但监察的关键还是在于得人。”

  邓绥点一点头,想起了察举制,道:“今年孝廉的初试考核在九月份,明年二月复试。”

  刘隆点头道:“我有个想法,只要通过初试,就保留复试资格。今年过不去,明年可以继续考核。”

  邓绥道:“初试过于简单。”

  刘隆笑道:“考核的人多了,自然要提高难度。就按照司空之前拟的规章分榜定录取的比例。”

  邓绥道:“那就等人多的时候再举行,现在慢慢来。猛然提高初试难度,怕人心不安。”

  刘隆觉得言之有理,又道:“母后,我想把初试和复试的主持人调换一下,尚书台负责初试,朝廷临

  时任命的官员负责复试。尚书令千石,临时主持考试的官员怕都在千石之上。”

  邓绥沉吟道:“尚书令官秩低,多为寒族担任,二公九卿二千石多为望族,怕有不妥。”

  刘隆闻言,想了一下道:“这是我考虑不周了。我本想新添最后一道考核殿试,由母后亲自主持。”

  邓绥闻言,纠正他道:“不是我,是我们。这个主意确实好,但现在察举人数少,初试复试对于孝廉来说已是麻烦,再加一层只怕他们不适应。”

  刘隆点头,道:“先按这样实行几年,待这些人都习惯了再说这个。”

  两人说完话,外面的雨渐渐小了起来。刘隆饭后回去时,温润的雨丝落在脸上,抬头看去,只见德阳殿在漆黑的夜晚亮起了暖橙色的光芒。

  刘隆嘴角弯起,下意识地回头,崇德殿也如德阳殿一样亮着灯光,会心一笑。

  “雨会停,大汉会好起来的。”刘隆仿佛自言自语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