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187(2 / 2)

  邓绥道:“大汉边境有鲜卑、夫余、乌桓、匈奴、诸羌、西域诸国、西南夷、南蛮,不可无武将镇守。”

  刘隆颔首,道:“我也是这么想,那母后的安排是什么?”

  邓绥道:“先让人把章程定好,然后下诏让各郡的武举人过来考核。至于主办人……隆儿,你觉得特进如何?”

  朝廷中就一个特进,邓骘。

  刘隆道:“大舅父熟悉军中章程,又出身将门,自然是合适的人选。”

  不得不说邓骘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虞诩王符邓遵等善战又识文的将领都在外面镇守,京师内部的多为文臣。

  让这些文臣主持武将的事情,只怕倒时麻烦多如牛毛,而且多不称意,不如一开始选一个能压住场子又听话的人来做。

  邓骘就是这样一个人。邓绥和刘隆在背后掌控大局,邓骘依命做事,再适合不过。

  刘隆说罢,念起好久没见邓骘进宫,对母后道:“母后,今日天气和美,不如把大舅父请进宫一起用膳,然后商议武举的事情。”邓绥含笑点头应允。

  千里之外的边郡。

  虞诩受邀前去观赏金城郡太守举办的武举。战事平息,武举也比以前严格了许多,但还是选出了四五个人才。

  结

  束后,金城太守悄悄问虞诩:“虞校尉,你说上面会同意将武举制式化吗?”他心中仍然惴惴不安,作为边郡人他希望武举能够保持下来。

  诸羌虽平,但人仍在。若将来矛盾冲突激化了,想必还会发生战争。

  兵戈加身,再求良将,只怕是晚了。

  虞诩道:“明府放心,陛下和圣上都是英明之人,定能看到大汉潜在的危机。”

  南匈奴和西羌都是大汉千辛万苦才平定的。大汉若再势弱,压制不住周围的外族,只怕外族内迁,造成的破坏要比诸羌还要严重。

  “国家虽然暂时安宁,但内忧外患仍然存在啊。”虞诩感慨一声,眺望西方。

  太阳的余晖落在大地上,他不知道大汉会不会像太阳一样再次落下又重新升起。

  金城太守乐观道:“现在大汉不是慢慢在变好嘛。”金城太守看着现在百姓安逸祥和的生活,简直不敢回想前几年是怎么走出来的。

  每每想到过去朝不保夕,食不果腹,亲人死别,浑浑噩噩只能依靠意志和本能生存的日子,金城太守的心头就涌上一阵阵酸涩。

  “一切都会变好的。”虞诩看见远处倦鸟飞还,炊烟直上,日落霞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