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212(2 / 2)

  张衡听了,心田绽放出姹紫嫣红,欣喜激动之余又有些羞赧。

  “圣上谬赞,下臣怎敢与古之圣人相比。”

  刘隆点头道:“比得比得,张师傅,你不要妄自菲薄。自古以来名将贤臣少之又少,像张师傅这样精通经史和天文算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天下大治,国威远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不仅要靠军事实实力和教化,还要百姓衣食丰足。这就是所谓的仓廪实而知礼节。”

  “仓廪实除了百姓辛苦劳作外,还需要像张师傅这样的人才。庄稼缺水,张师傅你们改进水车设计水渠,为庄稼送去水。”

  “但是庄稼的生长不止需要水,还需要阳光、土地、肥料和防虫病的药物。如果有一天有人能够精准破解庄稼生长的奥妙,对症下药,那么亩产几十石都不是痴心妄想。或许有一天,咱们的后人还能在禾下乘凉呢。”

  张衡听到这话,脸上不禁露出笑容。

  “除了食,还有衣、住和行。现在妇日织一匹,若纺织工具改进后,说不定每日能织五匹、十匹、百匹。”

  “还有住,现在百姓多住黄泥屋,夏怕雨冬怕雪,我

  希望将来一日百姓也能住进宽敞明亮的屋子。而且呀,说不定未来朝发北海暮到苍梧不是梦。”

  张衡听得热血沸腾,豁然开朗,对他的研究又充满了信心。

  刘隆最后总结道:“张师傅不要怀疑自己,顺着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朕会支持你。”

  张衡深吸一口气,长揖道:“多谢圣上,臣还有一事相求。”

  他说着从袖口掏出两本奏表,道:“臣请率人前往郡国,观测天象。”

  刘隆接过一份奏表,命人将余下的一份送到崇德殿处。大约从刘隆挪到德阳殿后,大臣上奏表时一般会上两本一模一样的,一本送崇德殿,一本送德阳殿。

  刘隆放学后经常留在崇德殿,看的都是送到母后这里的奏表,德阳殿的奏表他很少看也没时间看。

  像张衡这样请求外出观测天象的事情,不涉及朝局,无须和母后商议,刘隆自己就能下决定。

  “张师傅,你还要去日南郡啊?”刘隆看完张衡的奏表,吃了一惊。

  张衡是咬着牙狠下心做出这样的决定。他想给自己一个交代,但是今天听完皇帝的话后,更加坚定去日南的决心了。

  张衡郑重地点点头,恳切道:“请圣上成全。”

  刘隆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像张衡这样顶尖的科技人才,东汉最是缺乏,刘隆恨不得将人供起来。

  “可以,但需要周全准备。你先回去,我考虑一下。”刘隆见张衡态度坚决,只得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