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243(2 / 2)

  延尉出列,邓绥问:“鸣冤鼓一案可有定论?”

  延尉恭敬道:“小臣邀了马公、刘公和李公,共同复核陈孝廉落选一案,裁定尚书台审卷无误。陈公试卷上未做一题,只写了‘臣勤于侍奉母亲,无暇为文,唯祝圣上长乐未央,万寿无疆’。”

  邓绥颔首,道:“如此看来,尚书台批阅试卷是秉持公正。”

  延尉道:“是,陛下。”

  邓绥再次点头,看向黄门侍郎。黄门侍郎会意,散了大朝会,大臣们走在路上还在相互争吵。

  一人问:“王公何必刻薄,孝廉考核于国无益,徒增人力?”

  王公一拱手道:“若真是于国无益,朝廷又怎么会实行?”

  “所以,我辈当拨乱反正。”

  “哼!时移俗易,人心不古,孝廉未必是孝子廉吏,但能文者必通圣人之言。”受过圣人教化的人一定比一般人要好上很多。

  “诸公大谬,以文取人只是小道,高祖皇帝何曾读过书?不也诛暴秦,建皇汉。”

  “高祖皇帝有萧何、韩信、张良,叔孙通,你口中的陈公有谁?”

  “你……你不可理喻,现在的孝廉考核存在问题,你难道视而不见吗?”

  ……

  刘隆与母后一起回到崇德殿后殿。今日朝中有重大事务,邓绥为刘隆请了假,让他跟随自己处理政务,不必上学。

  回到殿内,刘隆和母后叹了一声,道:“大臣们对孝廉考核看起来怨气很深啊?”

  邓绥坐下来道:“关系到切身利益,自然有怨气。”

  刘隆跟着坐下,道:“这个什么陈公怪得很,父亲死后分家产什么也不要,只取了母亲奉养。他有钱奉养吗?”

  江平在一旁接着道:“若他有钱,要么实际上分了家产,要么父亲在时置了私产;若没钱,母亲跟着他岂不是吃苦受累?”

  刘隆赞同似的看了眼江平,道:“对了,就是这个理。”

  邓绥抬头刘隆,问:“若你该怎么办?”

  刘隆想了想道:“该是我的就是我的,人也要,钱也要。”

  “要人做什么?人老了,也不能做活。”邓绥悠然道。

  刘隆道:“一家人团团圆圆才是好。再说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无论上辈子的妈,还是这辈子的母后,妥妥的都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邓绥见刘隆说出的话不假思索,心中熨帖,轻声笑了一下,道:“我看你说话的重点在最后一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