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2 / 2)

  吴敬年方三十,出身富户,仗义疏财,救济乡邻。本县地震时,捐出大半身家,赢得贤名。

  他家世不好推举孝廉无望,听闻朝廷举办明经考试,欣然参加,万幸取中前排。

  吴敬的家族以商取富,听到皇帝发问,心中紧张,定了定神,从自己熟悉的地方说起:“启禀圣上,水旱蝗震乃是天时,虽非人力所为,但人力可稍缓一二。自延平以来,圣天子与皇太后主持修河挖渠,引水灌溉,灭蝗赈济,吊死问生,百姓无不感念皇恩浩荡。”

  刘隆听完,不置可否,这是朝廷的政策,他想听听这人的建议,若是一直废话,恐怕要落入下等了。

  只听这人又继续道:“然道阻且长,阻碍天恩降下。我大汉虽有官道,但都连接大邑,少及乡野。虽圣上与陛下心忧百姓万分,但粮帛陷小路,致使皇恩延迟,百姓苦等。”

  “小臣又听闻,道路通达商旅云集。商旅往来买卖粮帛特产,百姓得益,市监得税,各得其利。”

  刘隆点头,道:“你且说下这路径如何规划?你会算数吗?”

  吴敬恭敬地回了从地形、人口、租赋、战略意义等方面选定道路,又道:“小臣略通算数,前着大司农府计算部族赏赐,人手不足,便将小臣借去,与诸明算一起核算。”

  刘隆问完,看向三位大臣,问道:“诸公可有什么想问吴卿的?”

  杨震问了几个五经上的问题,这人皆回答了,中规中矩。

  左雄出了三道笺奏的问题,这人也有会的

  ,也有不会的。但他非明法,不用过于苛求。

  李郃问起他的经历,吴敬一脸恭敬有礼地说了。

  这人去后,下一人进来。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真才实学,少有滥竽充数的,至于其中几个头脑比较简单,一心只信圣贤书的,刘隆也没有放弃,打包送给挚恂,想必他会欣喜有人过来帮忙。

  刘隆对于其中两人印象比较深刻,一人表现出对豪族请托之风深恶痛绝,另一人对豪族奴婢成群的现象提出批评。

  到了中午,刘隆才散会,准备下午再召大臣过来陪同,不过这大臣要换几人。

  刘隆知道让大臣陪伴考核会降低自己的权威,然而他有迫不得已的缘由。

  虽然经历大汉十多年的帝王教育,但他发觉自己对封建王朝的逆反思想更严重了,碰到天灾人祸和朱门酒肉臭的情况,就忍不住想“打土豪,分田地”。

  但是土豪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尤其是大汉开国以来的超级世家。这些家族结为姻亲,势力盘根错节,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就拿阴氏来说,汉和帝对阴废后及其家人很冷酷,但也只能打压这一房而已。邓绥母亲阴骊珠出生的这一房反而地位大为提升,继阴废后父成为阴氏的族长,阴氏继续风光。

  为了不让自己与大汉的现实脱节,尚且稚嫩的他需要几个时人来拽着自己,避免因为手段或变革过快,导致过犹不及。

  刘隆将小寺人记录的资料拿来,一边回忆,一边根据这人的所长暂且安排到合适的位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