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买枪(1 / 2)

咚咚咚!

积雪路面两侧是铁皮包裹的低矮房屋,敲击声传出去老远。老旧榆木门上方出现开口,露出一双灰扑扑的眼珠。

“什么价?莫不是风头?”说话声又低又哑,只听出是个中年人。

方林后退两步,让对方看清楚些,他清了清嗓子,说道:“并肩子,九江八蔓,火克拉的坎子。”

这同样是一句江湖黑话。那人大意问,‘什么人,是不是衙门里的捕快?’方林回答‘兄弟,我是何家人,护院里的护卫。’

在津海,何家是大户,掌握好几家戏社、酒楼、还有冶金厂。永乐年间,曾有人在浙江任过按察佥事,后举族定居津海,如今已有一百多年,算得上地方豪绅。

而所谓护院,是指装备私人火器的院落。

这些所谓江湖黑话、春典,就是昨晚在钱石头房间,趁他醉酒问出来的。

门被打开了,一个眉毛被烧过的壮硕汉子让出一条道来,方林没有丝毫局促,抬腿就迈过门槛。

“滑阳,走大线。”意思是向南,走大路。

身后传来看门人低沉的嗓音,方林微微侧身点头,随后走进前方亮着牛油蜡烛的通道。

白色蒸汽扑面而来,很快就被夹在墙壁中间的长长的大喇叭管道抽走,足有水桶粗的管道四通八达,被焊接在或高或低的铁皮屋檐上。

沿着大道两旁摆满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从弹簧板、地脚螺钉、断了枪管的火铳,立在摊位上一只青黑刚的兽足,看摸样像是从蒸汽牛上拆下来的部件。

黑市的规矩是不主动揽客,看上了,再去交易。

一圈看下来,方林没找到合适的。继续深入,就是一家家毗邻的店铺,都没有招牌,只是各自在门口放一些蒸汽工艺的产品。

对于这个时代的蒸汽工艺,方林还是好奇的。

比如一家加工铆钉的店铺。学徒把烧红的铁棍放进相连的两片钨钢孔中,一身腱子肉,右脚换上黄铜义腿的中年店主,将指甲盖大小的青黑沸金放进后面集成式的机器中。一面墙的黑铁机器像是吃了火药一样疯狂运转,茶色玻璃后面的指针快速向右,排气管内呜咽着排除废汽,汽轮机转换的动能,将顶部有凹口的铁柱模型狠狠压在烧火的铁棍上。

店主的工艺娴熟,十几秒就像一个高温铆钉加工完成。身后的学徒立刻换上新的,不到一会,一个蒸汽单兵胸前的护甲已经焊接完成。

这种蒸汽单兵,早在平壤的战场上就曾大放异彩。这种全覆盖式的高两米的黄铜铠甲,手上可拆卸的链锯,关节处连接后背的蒸汽引擎,必要时可以把链锯换成火炮。全身有十二处吐出浓烟的排气管。

战争是武器最快的进化方式,据说最新研发的是一种全新式的蒸汽甲胄,不过这里只是黑市加上一些作坊,是不可能有最先进的武器。

一路走来,方林还是看到一些东西,比如三眼铳、火绳枪、铁统火炮一代代的改进型。黑市良莠不齐很多都是样子货,但还是让他大开眼界。

“这把枪怎么卖?”

方林指着玻璃柜台后面的一把造型有些奇特的“手枪”。大小和后世差不多,黄铜材质,顶部还有扳指粗的瞄准镜,它的设计充满这个时代的巧思,有点类似手铳和火舌枪的结合。

“十两。”

店主是一个络腮胡,挺着大肚子的汉子,方林问话时也只是抬头扫了一眼,随后重新将视线放在手中一个精巧的构造体中,仿佛里面的精美齿轮、轴承比漂亮女人还吸引人。

“行。”方林的回答很干脆,在不知道行情的情况下肯定是亏的,但一想到神秘人给自己带来的压迫感,他愿意给出一定溢价。

络腮胡汉子的报价不是最低的,但相同品相的手枪中他的报价是最接近的。

络腮胡从工作桌案上起身,摘掉牛皮围裙,走过来用灵巧的手指在柜门的锁头上一阵摸索,咔嚓,锁头分离玻璃门打开,取出躺在里面的手枪。

见络腮胡重新检查一遍手枪,还上了枪油。当把这把枪递过来时,方林开口。

“能不能送一些弹丸。”

络腮胡斜睨方林一眼:“子弹和枪分开来卖,你不懂?”

“.....”

方林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干脆取出钱,接过那把手枪。等方林转身走的时候,被缩腮胡叫住。

“十两有富裕,我也不占你便宜,明天去码头找脚行的癞三,给他看这半枚铜钱,他会给你20发弹丸。”

说完,络腮胡递给方林半个隆庆通宝。这人手不仅白皙而且修长。

“要不要。”络腮胡有些不耐烦。

方林用手指夹起铜钱,道了声谢离开枪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