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里正上门(2 / 2)

两人坐下后,张大柱从怀中掏出一块荷叶,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露出一把干果。

“这是我家婆娘自己晒的干果,李小郎君尝尝看。”张大柱将干果推到李麟戟面前,脸上露出几分自豪。

李麟戟见状,心中一暖,这小小的干果虽不起眼,却代表着张大柱的心意和关心,在一个不算熟悉的世界,几块干果足以温暖游子的心。

伸手取了几颗干果,放入口中,顿时一股香甜的味道在口腔中弥漫开来。

“真是美味,多谢张里正。”李麟戟赞道。

“李小郎君喜欢,那便好。”张大柱见李麟戟喜欢,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不知这个大娘是?”吃了几块干果,寒暄几句后李麟戟开口问道。

张大柱闻言,脸上露出几分神秘的笑容,他转头看向身旁的妇人,介绍道:“李小郎君,这位是村中的刘媒婆。她可是个热心肠的人,经常帮村里的年轻人牵线搭桥,成就了不少好姻缘呢,还在衙门挂着号呢,本事大着哩。”

“额?”

张大柱今日来找李麟戟的目的很简单,李麟戟该娶婆姨了。

从村子里的人口就能看出来,经历了多年战乱,民间人口锐减,说十户九空有点过分,但也差不太多。

所以,人口生育是在大唐就尤为重要。对于嫁娶和生育,官府一直都是很重视,治下人口增减情况,那可是直接关系到地方官员的升迁。

就这么说吧,唐初吏部对官员升迁考核时,第一项考核指标就是在任期间,治下百姓生育情况。

“你不生我不生,明年县令拿啥升?”

官府重视,层层摊派下来,那村里的里正自然重视。

哪个村子适婚青年多少人,成家了多少?有多少未成家的都在官府户籍册上造着呢。

小年轻到了年龄没有成家,那村里管事的就会带着媒婆上门替你张罗了,也就是民间的私媒,指的就是刘媒婆这样的人。

有民间媒婆,自然就有官媒了。如果小年轻迟迟没有动静,那官府就会有人上门催促成家了,没有对象不要紧,官媒给你介绍,你只成家生娃就可以。

李麟戟在官府登记的年龄已经十七岁了,十七岁在唐朝乡下绝对是大龄男青年,这个年纪不说成家了,已经当爹的都不在少数。

平康村在结婚生育这方面连续几年都是县里的先进村,可不能因为李麟戟一人拖了后腿。一合计张大柱就带着刘媒婆上门了。可不敢等到县上官员过来催,那可是丢人的咧。

刘媒婆听到张大柱的介绍,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她操着一口地道的乡音说道:“李小郎君,你初来乍到,可能还不了解咱们村里的情况,这附近几个村子老太太我都熟,别看是乡下,但好姑娘可真不少,你今年成个家明年添个胖娃娃,美滴狠,美滴狠嘛。”

李麟戟听完张大柱和刘媒婆的话,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苦笑。初来乍到,对成家之事暂时还没考虑,再加上这年纪也太小了,只能委婉拒绝了。

于是,微笑着向刘媒婆拱手道:“多谢刘大娘的好意,只是我年纪尚小,有中意的姑娘了一定第一时间找刘大娘帮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