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农商之争37(2 / 2)

说话之间,中年男人轻抿一口酒,接着说道:“某深知商道流通万物,联通四方之重要。然而,在某看来,农业才是国之根本,农民才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石。若无农民辛勤劳作,产出五谷杂粮,商人又何以贸易?”

李麟戟闻言,面容依旧平和,并未受到中年男子辩驳的影响,面容依旧平和,目光却更加明亮,语气平稳的说道:“先生所言农乃立国之本,这无可辩驳。然而,商人通过贸易流通,不仅促进了各地的物产互通有无,还推动了技术的传播与文化的交流。这种流通与互动,正是推动国家繁荣的关键,没有商人,则货物滞销,国家拿什么聚财呢?

停顿了一下,李麟戟继续说道:“以汉朝为例,那时的先忍通过开辟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等物产远销至,引进了西域的葡萄、石榴等物产。这种贸易的流通与交流,促进了汉朝的繁荣与强盛。”

“试想,如果没有那些不辞辛劳、勇于开拓的商人,丝绸之路又怎能如此辉煌。”

中年男子听了李麟戟的话,放下酒杯,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许久才开口说道。“但商人逐利之心过重,往往会为了利益而损害农民的利益。而农民则朴实无华,辛勤劳作,他们才是国家真正的根基。”

李麟戟摇了摇头,微笑着说道:“诚然,商界确有少数追逐私利、不顾道义之人,但正如田野间难免杂草丛生,却不能因此否认整片沃土的价值。多数商人秉持诚信,视信誉为生命,他们遵循着市场的规则,促进商品流转,激发经济活力,实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手。”

“因个别蛀虫的存在而否定整个商人群体的贡献,岂不是因小失大,如同因噎废食一般无理吗?”

“农商之道,各有其重要性,互为补充,方能推动国家的全面发展。农民提供了国家的物质基础,而商人则通过贸易流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李麟戟的掷地有声,字字铿锵有力,回荡在中年男子耳边,也听的孙良才面红耳赤,一脸敬佩的望着李麟戟。

过了片刻,中年男子缓缓站起身来,神色肃穆,对李麟戟深深行了一礼,语带感慨:“公子高论,犹如春日暖阳,驱散了吾心中长久以来的偏见阴霾。公子今日一番话,如醍醐灌顶,令吾茅塞顿开,当受吾一拜。”

李麟戟微微错开身子,避免中年男子的深鞠一礼,同时举起手中的酒杯,微笑着回应道:“先生言重了,此番对话,不过是各抒己见,相互学习而已。请了!”

中年男子也举杯相迎,脸上露出敬佩之色,道:“不知公子尊姓大名?公子胸襟广阔,见识卓越,实乃国之栋梁。”

“在下阳泉县平康村里李麟戟,当不得先生夸赞!”李麟戟摆了摆手说道,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中年男子在举杯轻啜后,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许,缓缓说道:“在下魏征,今日得见李公子实乃吾之幸运!”

在听到“魏征”这个名字时,李麟戟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实在是魏征太过出名了,这位可是贞观一朝逮谁怼谁,怼的李世民都无话可说,将其比作镜子的魏怼怼!

没想到今日不但在此处遇见了真人,还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魏征说的无话可说,李麟戟直呼不可思议!

看着李麟戟异样的表情,魏征开口说道:“李公子可有什么不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