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2)

这阵子忙完了一定再邀几个好哥们听一次吕翠喜的戏。京城这些个王公大臣现在哪个不追几个戏班子呀,这种时髦自己作为二品大员可是不能落伍。要不然老哥几个见面都没有什么可以聊的谈资,听戏现在可以说是官员们见面的社交货币,自己哪能没有这种银子呢,素伦心中愉快地畅想。

张东官看着发愣的素伦,还以为自己刚才哪里忤逆了这位位高权重的内务府总管大臣。正在犯嘀咕的时候,素伦回过神来说,“今天也不早了,我就不多留老弟,改日咱们好好叙叙,痛快喝上几盅。”

“好的,素大人,我这就告退,不打扰您嘞。”张东官已经实现了拜访的目的也准备打道回府了。正当张东官迈步准备走出书房时,素伦又叫住了他,“张老弟,下次到我府上喝酒时,一定按照万寿节大宴上的火锅配方给我来上一套呀。”

张东官没想到素伦叫住他是为这么档子事,先是一错愕,紧接着和素伦同时哈哈大笑起来,“请素大人放心,我是这宫廷火锅的缔造者发明人,不让谁吃也要让您这位伯乐品尝过瘾不是?”

转眼间到了三月十八日,今天是万寿节大宴的正日子。整个紫禁城都沉浸在热闹喜庆的气氛中,进进出出的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各色人等不一而足。

披挂全套官服、朝珠的在朝大臣,让同样参会的耆老们看花了眼。整个乾清宫内外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很多人看的晕头转向,分不清谁是谁了,更忘了眼前走过这位是什么级别。

但是,明眼人从冠服顶子、蟒袍以及补服的纹饰上就可以看出品秩差别:

冠后插蓝翎的是六品以下官员,五品以上用花翎;

一品至三品绣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绣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绣四爪五蟒;

自亲王以下皆有补服,其色石青,前后缀有补子,文禽武兽。贝子以上皇亲用圆形补子,其余用方补;

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卫等职,均需悬挂朝珠,朝珠共108颗,旁附小珠三串。

乱纷纷的像热闹的集市,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紫禁城盛景,上一次是在康熙五十二年,已经过去九年了。

突然,高高的台阶上一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举起静鞭很有力地在空中甩了九下,已经落座的耆老们顿时安静下来,整个乾清宫上下一片庄严肃静的景象。人人都清楚,今天的主角康熙皇帝要出场了。

正在人们屏气凝神向上观瞧之时,另有一名总管太监站在台阶上大声喊道,“皇上驾到。”只见康熙皇帝在两名太监的导引下款步向设在乾清宫大殿门口正中的龙椅龙案走来。

紧随其后的是各位皇子、亲王、贝勒。马奇、张廷玉、陈廷敬、王掞等满汉文武大臣早已分列两行,跪俯在汉白玉地砖上,带头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耆老们互相惨扶着慢慢站起跪地,有反应迟缓的还怔怔地看着康熙爷,都忘了跪下了,被身边眼疾手快的侍卫一拉衣角踉踉跄跄的跪了下来。场面一度有些骚动,不过很快就静了下来。

康熙皇帝看着跪了满满一院子的文武大臣、耆老勋贵,赶紧轻抬双手示意大家平身。站在旁边的司仪太监朗声喊道,“平身,赐座。”听到这声呼喊,众人才又或缓或急地坐了下来。

康熙皇帝扫视了一眼全场的情况,看到众位成年的皇子、皇孙都已经在指定的区域准备替自己向与宴者敬酒,遂端起倒满琼浆玉液的御酒杯,向空中一举说道,“今天是朕的生日,也是各位爱卿的节日,我首先感谢列位不远万里给朕过这个生日。为什么举办这个万寿节呢?朕希望与民同乐,与天下同乐。通过这个万寿节,把朕、把大清朝廷敬老孝亲的意思传递给全天下人,朕率先垂范礼敬耆老勋贵,各省督抚、各级官吏都要有样学样,礼敬天下的老人,我们的盛世神州,是这帮人从年轻时就开始的奋斗换来的,国家强盛了,不能忘了他们,民间有句老话怎么说的来着?”

康熙说到这停顿了一下,用犀利的眼神又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人们,顿了顿不紧不慢继续说道,“民间老话讲‘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的幸福安康就是在座的这些挖井人换来的,你们都是挖井人的代表,我敬大家。”

因为事先已经通知所有的与宴耆老,敬酒期间不用再行繁文缛节,所以大家也没有站起,只是坐着举杯朝向康熙站立的方向,以示谢恩。

一时间,无数双各式各样的手臂端着御赐的美酒举向半空,场面空前,人人心中都涌动着感恩、激动和喜悦之情。

敬酒完毕,康熙皇帝落座后,人们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眼前的美食和美酒,有比较猴急的已经将手中的酒杯喝了个底朝天,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也没咂摸出味道就喝完了。还好侍立一旁的王室宗亲指挥着太监赶紧给各位来宾斟满酒杯,这真是座上客爆满、杯中酒不空,大家都被幸福感淹没了,好像过去的苦难都变成了今天的荣光和辉煌。

康熙看看自己的左右,和蔼地问身后侍立的皇孙弘历,“弘历呀,你今年多大了?”弘历赶紧向前一步,恭敬回答道,“禀皇爷爷,我今年十二岁。”

附近的众人把目光都投射这对祖孙身上,不知道康熙接下来要说什么,但是没有人担心情况会变坏,都觉得四阿哥胤禛的这个儿子真是太受康熙宠爱了。

所有的皇孙中只有他侍立在康熙身边服侍,其他皇孙就没有这个福分了,通通被分派到各个区域服侍与宴耆老们。这意味着什么呢?众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毕竟康熙的身体已经现出疲态,虽然不能用老态龙钟来形容,但也不能再用九年前龙精虎猛和年轻时的龙骧虎步来形容了。

“弘历呀,记住今天这盛大的场面,要把爷爷开创的敬老孝亲传统传承下去,这是咱大清的德政,是全天下老人的福泽。等你到了爷爷这个年岁,也会有爷爷今天这种心境。”康熙貌似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训导少年老成的弘历,言语中十分落寞悲伤。

弘历很应景地跪下,向康熙恭恭敬敬的行三跪九叩大礼,站起后说道,“皇爷爷,您春秋鼎盛,一定能寿比南山不老松,我到皇爷爷这般岁数了,也要站在皇爷爷身边,看着您像今天这样主持大宴。”

弘历这话充满了真情,听得人无不佩服他的聪明伶俐,心中暗想这小子确实是难得一见的奇才,也难怪睿智聪敏如康熙者也对他宠爱有加、关怀备至。

康熙十分欣慰又无限惆怅地说,“弘历呀,生老病死是谁都抗不过的自然规律,你我终归都是凡人,是凡人咱就不做长生不老之想,能益寿延年已经很好了。唐时李太白有诗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我们就珍惜当下已经很满足了。”

“来,诸位爱卿,各位耆老勋贵,咱们共饮此杯,祝愿咱大清国泰民安、河清海晏,祝福大家笑口常开、万事如意。”康熙强打精神,坐着举起酒杯,破天荒地喝干了杯中的御酒,然后把杯子放到已经升腾出袅袅烟气、汤水沸腾的银质火锅边上。

众人又一次山呼“谢万岁隆恩”后,开始左手美酒,右手夹肉投入翻滚的宫廷火锅中,场面十分壮观热闹,欢快的暖流流淌在每个人心中,开心的笑容绽放在每个人脸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