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2)

尤其是三大殿,主要举行登基、大婚、册封等盛大典礼。

这些典礼需要威严庄重的氛围,如果道路旁边夹杂着一些树木,那么在树影婆娑中则无法显示皇家的威仪。

另外,皇帝要在这里批阅奏章,树木一旦多了就会有啁啾鸟鸣,到了夏天还会有聒噪的蝉鸣,势必会影响皇帝处理政务和休息。

现在他明白了这些道理,父亲也撒手人寰、离自己而去了。

乾隆心中默念着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从雍正上月突然在圆明园驾崩后,大清帝国的重担就挑在了他二十五岁的肩头。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了家才知真的累。

除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政务外,他最看重的还有两件大事:

一是查清父亲的死因,严惩可能加害他老人家的凶手哪怕是嫌疑人;

二是找到突然失踪的《千叟盛宴图》,爷爷视这幅画作与大清国脉相连。

据说民间的反清组织也以拿到这幅画为号召,相约谁拿到这幅画即是当之无愧的起义总首领。

而且还扬言,要在组织武装起义的当天,当众烧毁这幅意义非凡的画作,以破坏大清国运,打击大清朝廷。

想到这,他一脸严肃地问跪俯在地的领侍卫内大臣丰盛额,“先帝驾崩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张太虚、王定乾那几个装神弄鬼的道士处理的怎么样了?”

“禀皇上,按照您的旨意,已经将他们拘押在刑部大牢,加派人手严密看管,每天审讯,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也有些难处正在克服。”

丰盛额刚才偷偷抬头看了看向殿外张望默不作声的乾隆,心里很是忐忑。

不知道新皇上会对自己怎么样?所以回答问话,格外谨慎,争取做到滴水不漏,能进能退。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是老皇上雍正的心腹重臣,很受重用,没成想老主子说走就走,自己的才华还没展露完呢。

希望跟着这位风华正茂的新主子再次建功立业吧,既可以光宗耀祖,也能名垂青史,也算没有白来世上走一遭。

丰盛额一边想,一边琢磨着接下来如何应对皇上的问话。

“有哪些进展?又有哪些难处?”乾隆的问话简洁明快,一针见血。

“进展是张太虚等人承认,这一段时间以来,他们搞的所谓灵丹妙药,确实效用不明,进呈先帝御用风险很大,他们这帮奴才也不曾亲尝亲试,却在先帝身上做起了实验。”

丰盛额说的苦大仇深,眼中冒着同仇敌忾的怒火。

他是为了让乾隆感到自己对先帝的忠诚,对这帮道士的愤怒。

“这帮牛鼻子老道太可恨了,这就是毒害先帝的证据,决不能轻饶了他们。”

乾隆年轻气盛,火一点就着,咬牙切齿说道。

“还有就是,那天先帝还召见了一个道士,张太虚他们和这个道士并不相识,也未曾谋面。他们觉得,这个道士可能才是杀害先帝的真正凶手。”

乾隆听后,大吃一惊,圆睁双眼,一动不动地盯着丰盛额,脸上杀气腾腾。

一阵寒风正好从殿外吹来,丰盛额感受到皇上的杀心,不自禁地抖动了一下身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