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转化不友好力量 954(2 / 2)

听到夏颜要看他的证件,他赶紧从帆布斜挎包里掏出一本黑皮的证书,递给夏颜:

“喏,我是《北方商报》的特约记者,它是隶属于京城晚报名下的报纸。”

夏颜一看证件,那封皮上写着烫金的“特约记者证”。

打开,里面是持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份介绍,还贴着戳了钢印的持证者一寸黑白照片。

虽然钢印正好打在脸上,让照片上的面貌有点变形,但还是能一眼看出就是眼前这位男青年。

“你叫鲁伟?才21岁,不错,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特约记者,我看过你写的采访报道,主要都是一些商业报道吧?”

夏颜还真不是为了套近乎乱说,《北方商报》确实是《京城晚报》的亲儿子。

随着改革春风的吹起,报社、杂志社也开始想办法多赚钱,拓展广告资源。

但作为公办编制身份的主体,它们在行事上有点放不开手脚,于是就应运而生了《北方商报》这样的亲儿子。

《北方商报》就属于半公半私,可以让私人承包经营,上级爸爸只看你日进斗金的能力,其它只要不违反原则和红线,报道上就比较放得开。

什么人拐大案、油库掺假、居民小区发生火灾、下水道发现可疑骨骼……这些在主体报纸上不好刊发的内容,则成了亲儿子刊发的重头文章。

别说,这样的内容还挺吸引老百姓的,订阅量上涨,广告商也就来了,广告收入水涨船高,《北方商报》这样的亲儿子,日子过得很滋润。

但正因为报道的内容偏负面,所以旗下招了很多非正式编制的记者、特约记者,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有些临时工会打着报社的名头,在采访到大量的负面资料和素材后,主动和当事方接触,讨要好处,满足了就不会刊发负面报道。

这样的临时工,往往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在社会上显得长袖善舞,社会关系通达。

夏颜看鲁伟青涩的样子,就知道他应该才踏入社会没多久,处事一点也不老到。

不过,夏颜也没有轻视他。

因为,人家处事不老到,不意味着业务能力不行。

如果她的态度没拿捏好,谈崩了,鲁伟一怒之下,极有可能用方才采到的镜头,写一篇足以干翻味全美口碑的负面报道。

因此,夏颜把他请进茶室,就是想和他好好聊聊,交个朋友。

鲁伟以为夏颜会剑拔弩张地吓唬他,没想到夏颜如此亲切。

他不安地抹了把脸,道:

“你真地看过我写的报道?看过哪些?”

“《京城老字号的没落》、《京城老字号何时能崛起》、《副食商店为何提前关门》、《便民点真便民吗?》,我大约记得这些,印象还挺深刻的,写得不错,入木三分。”

鲁伟没想到,夏颜还真看过他的文章,这些的确是他的心血之作。

所有的作者都是同样的心理,但凡对方看过自己写的东西,就会无由产生一种搭上线的亲切感。

鲁伟明显放松下来,笑道:

“看来夏总没少看报纸,也很关心我们的《北方商报》,感谢您对我报道的评价。”

“看了这么多您的作品,我能感觉得出来,您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记者,只是不知道这次为什么会配合那人,是想做一个虚假宣传的报道吗?

我在想,是有人想要暗中对付我们吗?

其实,可以摊开来说,对方给你多少报酬,我们付双倍,再加上一年广告投入的额度给您。”

夏颜开门见山,摆出自己的条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