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风吹起些许微澜34(1 / 2)

汉七年三月廿一,春分。

张麻子从长安回返已有多日,其人这几日脸上总是带着和煦的笑容,容光焕发。他与相好的谈过了,会在长安城中盘下间成衣店铺交给她来打理,让她不用在勾栏那种是非之地呆下去,也算是对她的一种解脱,看样子因为这件事,张麻子经历了些美好的时光。

李想看他这样子也很是开心,反目成仇这种戏码终究是不适合自己的,这种结局在自己看来是最好的。

村子这段时间还是紧锣密鼓的忙碌着,没什么新鲜事发生,倒是前两天听说蓝田县令有到访过村子,张麻子也在一旁跟随。

听说县令不仅在村子澡堂里洗过澡,还在村里的大食堂里排队用过饭食,还找了附近在这里做工村民问过话,也和村子里的人有过交谈,然后去往了耕地那边逛了逛,就急急忙忙的打道回府了,也没说是什么意思。

李想问过张麻子,张麻子也没说,一脸的讳莫如深,李想见张麻子不愿说,也就没在意,觉得无非就是曲辕犁和筒车的事情可能对县令产生了些来自技术的震惊而已,就把这事儿抛在脑后没管了。

说起来上次县令帮助李想的事情李想都没来得及好好感谢一番,李想的几次邀请都被他婉拒了,只能托张麻子给带了些吃食和礼品送过去聊表心意,这次县令好不容易来一趟,李想因为不在村子里也没遇到,只能说下次有机会一定了。

今日李想打算去往学堂,土地播种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村子里现在人手稍有富裕,李想觉得可以开始下一步的村子改造计划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准备通知村子与周边的人,要重开学堂了,因为自从冬日到现在,村子里一直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人手短缺到小孩子也没放过。

如今眼看着就可以稍微清闲一些,也该让娃娃们专心学业了,李想在这段时间的忙碌里,已经抽空把自己现代所学的知识做了些梳理,对于给孩子们启蒙方面的书已经教了千字文的大半,并且把里面唯一关于汉惠帝的记载改了一下,不然不合逻辑。

如今他在思考的是如何选择下一个教授的内容,根据李想浅薄的历史知识,汉初的启蒙教材其实应该是秦朝丞相李斯写的《仓颉》篇。

这样的话其实李想可以选择后来根据仓颉篇修改而来的《急就章》,可是《急就章》有很多个版本,这部著作最完善的应该是唐代颜师古大家的手笔,可里面的很多历史人物和典故都还没发生,这就导致了以李想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做出修改,修改不了就无法传授,毕竟古人的著作修改一字都是相隔万里,在教授文字的这件事情上,李想走到了死胡同里。

其实李想选择《论语》或者《孟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儒家经典也是可以的,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黄老学派一家独大,如果自己教授的是儒家经典,那么这些娃娃们未来是不是也会被套上儒家学派的标签?这就让李想有些举棋不定了,事关孩子们的一生,知识可以教授,但是需要慎重。

关于术数方面反而就很简单了,照着现代的小学知识一路教下去就好,在打基础这一方面,现代的数学启蒙已经做到最好了。

除此之外,李想还打算在这一年里再找两个开蒙的先生来教授学生,这样自己才有时间把关于物理化学一类的知识整理出来,他想着如果可以,让老祖宗们这一生从这个时代开始不弱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长安,城北某处小院,这个院子从外面看上去平平无奇甚至有些陈旧,内里初春的气息弥漫,一片雅致,两名男子在院中的矮桌前相对着正襟危坐,其中的老者穿着朴素,却让人不敢有丝毫的看轻,神色不怒自威,似乎手中掌管着世间的一切,而与他相对而坐的则是一个青年男子,身着一身精致的袍服,腰间挂着一枚精美的玉玦,神态看上去对身前的老者十分的尊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