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定志71(1 / 2)

诸葛瑾的话虽然过分,却是他心底最真实的想法,就算刘备是仁义之主,如果他不能在大争之世中拔得头筹的话,诸葛瑾没理由跟着刘备再继续冒险,毕竟诸葛瑾代表的是整个琅琊诸葛氏,至于最后为何要带上常青,则是因为在诸葛瑾心目中,常青已经与自己的家人无异,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常青陷入到刘备集团的泥沼之中,不能自拔。

刘备自然是心知肚明,也能理解诸葛瑾的想法,更何况诸葛瑾也没有像其他世家大族一样,连正眼瞧自己一下都不肯,想当初在平原当国相的时候,本地大族刘氏还派过刺客刺杀自己,再看看袁绍,一出手,就是冀州茂才、颍川名士,曹操、袁术那边也不遑多让,自己呢?打拼了快十年了,手下除了田豫是后来听到自己的名声来投奔的,其余都还是涿郡起兵时的家底。

所以诸葛瑾来的时候,刘备是很感激和感动的,以至于现在诸葛瑾说出这种话来,刘备也没有对他生出嫌恶之情。

但若是让刘备为了留下诸葛瑾,就去违背自己信条,刘备也不愿意。

别看刘备出身寒门,自幼丧父,青年丧母,黄巾之乱后又四处蹉跎,但刘备心里一直有一股傲气,一股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只要谨守心中道义行走天下,早晚要让世人对我另眼相看的傲气,或许是源自幽州游侠儿的性格,也或许是因为自己汉室宗亲的出身让自己必须守住这份骄傲与自尊。

大业可成可不成,但志气决不能堕。

身负家族重担的诸葛瑾显然还不够了解刘备,他也只是在学着史书上写的,陈平、郦食其那样去辅佐一个争霸天下的人,还没有真正明白君臣为何,所以两人的针锋相对,最后只能以刘备的叹息离席而告终。

但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诸葛瑾产生误会了。

初来乍到就立下大功的诸葛瑾,把刘备的叹息误会成了对自己的失望。

诸葛瑾以为刘备的叹息,是失望于自己不能为了天下大义和公心而放弃家族带来的羁绊,孜孜于家族的延续和安稳自然不如一往无前舍生取义听起来高尚,但刘备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吧,诸葛氏上上下下几百条人命呢!

常青和杨志都不在利县,刘备也没有察觉到诸葛瑾的想法,最终的结果就是,诸葛瑾把自己关在了房间里,喝起了闷酒。

这方面,却跟诸葛珪有了些异曲同工之妙。

所幸,有简雍这个妙人,很快反应了过来,于是就天天提着个酒壶,去找诸葛瑾喝酒。

等常青回到利县的时候,诸葛瑾已经被简雍开导的差不多了,起码不再误会刘备的想法了,只是酒量也被简雍带着喝大了不少。

常青交接好自己的差事,便拿着有尚书台和青州刺史盖印的任命文书去找诸葛瑾了。

“瑾兄!瑾兄!”常青还未进屋,就高声喊道:“使君表奏的批复下来了!快来看!”

常青兴冲冲地推开屋门,却傻在了门口:“瑾兄,你这,收拾行李,是为何故啊?难不成瑾兄知道郡丞的任命今日就到,要赶去临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