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落魄的风云人物(1 / 1)

澳洲分部的同事很给力,短短几个月已经把国内的经营模式和当地实际有机结合,并顺利投产了。

视频那边的Jackie感慨地说:“我们公司的这套模式,在澳洲这边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能这么快地占领先机。以前我们在澳洲这边读商科时,教的都是日本、美国的商业例子,现在我们的师弟妹学习的都是中国的商业例子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值得自豪的地方。”

邓原说:“这是因为中国市场广阔,吃水量大,各种商业模式有充足的空间进行竞争和优胜劣汰。在中国环境中能胜出的模式,在国外稍加改良,通常都是无敌的存在。我们现在需要提防的是别人照抄我们的模式,所以必须要尽快做大做强,抢占先机,把控主要渠道,挖出我们的护城河。”

会议结束后,赵秘书走进办公室,递过来一小叠简历,说:“邓总,这是今天面试销售部的人员简历,请您先过目,10点钟我们开始面试。”

邓原翻了翻,突然发现里面居然有黄一路的简历。仔细看了看简历上的照片和邮箱地址,没错就是那个黄一路。

当年在美国留学圈里,黄一路可是个风云人物。多次组织了留学生欢迎国内来访的大人物,以及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文章,跟某些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论,赢得了不少留学生的拥护,担任了几年的留学生组织的会长。他怎么会在多年后,应聘我们公司的销售部普通员工?

10点钟的面试,邓原安排黄一路第一个进来。黄一路进来前还在会议室门口念念有词地背着等会要用上的自我介绍,打算着重介绍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吃苦耐劳的能力,结果进来后,故人重逢,身份尴尬,一下子愣住了。

……

邓原出于对黄一路的了解和人品的信任,很爽快地就通过了他的面试,而且吩咐人事同事要按同等级别最高的待遇录取。并约了黄一路晚上吃饭。

“一别经年,物是人非啊!”晚餐上,黄一路跟邓原碰了一下杯,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

“师兄,这么多年没联系,都不清楚你这几年过得怎么样了。”

“惭愧得很,一直以为自己最适合体制内,但是体制内的复杂程度远比校园时期高。等到终于受不了了,毅然跳出来后,发现外面的世界更残酷。”

黄一路给邓原详细讲了这些年来自己的经历。顶着美国名校毕业生的光环回国后,黄一路本想着,凭自己的学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国内找工作应该轻而易举。但是,自己学的是金融专业,最重人脉与关系,偏偏自己出身小学教师家庭,在校园时还能帮帮自己规划,出来社会后,别人都是家里直接安排了实习和offer,自己只能靠自己去投简历、面试。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才拿到了两三个小公司的offer,高不成低不就的。只能先进一个小公司,然后准备考编。一年后,在千军万马中挤过了独木桥,进了某事业单位。进去后发现,还是遍地关系户,自己只能干最多的活,拿最低的绩效工资。

“本想着慢慢熬资历,总能等到轮到自己的机会吧,结果几年前一次事件彻底断了我的念头。单位里的头头在出事前,很多材料总要我签字,虽然不是我具体负责的业务,但他说另一个组迟迟没有主管,我作为业务相关部门的主管,可以代替签字。后来发现他材料作假,自己亏空了单位几千万。虽然他进去了而我被查明无直接责任,但也吃了个行政处分,升职彻底无望了,要不年纪轻轻躺平等退休,要不咬咬牙出来再拼一把。

“凭着最后的一丝血性,毅然跳出了体制内。结果发现,外面的世界一样吃人不吐骨头,什么法律都很难派上用场。每每发现那些公司操作上的不规范,有什么违法犯罪的风险,总忍不住要提出质疑,结果就被排挤,被迫走人。兜兜转转,人到中年了,还拿着跟年轻人差不多的工资。这不,看到你们公司的招聘启示,就想着来碰碰运气了。没想到碰到了老朋友。对了,你成家了没有?”

邓原给师兄夹了一筷子肉菜,说:“结婚啦,我老婆你也认识,是董梅,她现在也在我公司,当设计部总监。”

黄一路惊讶得眉毛一挑,“你娶了董梅?她当年不是伍子富的女朋友吗?”

“是的,我好不容易才撬的墙角。”邓原微微一笑,心里说,师兄还是这么不会说话。

黄一路再次与邓原碰杯,“缘分不分先后。祝你们白发齐眉,恩恩爱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