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董梅回国(1 / 2)

时间回到董梅刚回国时。

踏上许久没有回到的祖国的土地,董梅的心里非常激动和忐忑。在家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后,自己在这边熟悉的土地上的生活肯定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具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又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近半年来的生活让董梅对人情冷暖充满了悲观,但对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认知。

走出机场到达大厅,没有人接机。如果是以前,各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早就打听好她的航班号、落地时间、多少件行李,各路人马争先恐后地来为她效劳,从落地到进家门自己都不用提过行李。这次自己拖着行李车,上面放着两个行李箱,一个背包、一个挎包,但是却无人问津。董梅对自己笑了笑,自己推着行李车走了出去。

打车还是地铁?如果是以前的董梅,肯定是选择打车。但是现在的她坚决地走向了地铁站。带着这么多行李坐地铁并不容易,但是董梅还是想锻炼自己。她费劲地把行李一件件地放上安检仪,再一件件地取出。然后一手拖一个行李箱,背上背着背包,肩上挎着挎包,艰难地刷卡进了地铁,上了车厢。

到达家附近的地铁站后,董梅又犯难了。从这个老城区的地铁站,从地底上到地面,没有直梯,只有扶手电梯。如果两个大行李箱都放上去的话,有掉下去的风险;一个个分别拿上去的话,又怕会被人顺手牵羊。

扶手电梯旁边是长长的楼梯。董梅站在底部往上看,倒吸一口凉气。然后双手用力,两手提起一个行李箱,艰难地往上走去。每个行李箱都装满了她觉得有价值的行李,刚好压在航空公司托运行李的上限23公斤。其余留在美国的东西,不是扔掉了,就是寄存在了邓原家里。每向上走一步,董梅的额头和头皮就冒出一点汗;但每向上走一步,董梅就觉得畅快一些。

楼梯共有4节,董梅每次把一个行李箱提上一个平台后,把东西放好,再下来提下一个行李箱。这样反复向上走。中间一个年轻小伙路过,想帮她提行李,被她挥手拒绝了。

好不容易,终于把这一大堆行李都运到了地面。董梅已经汗流浃背,粉脸通红。但她愉快地擦着汗水,内心充满了力量感。她想起了一幅美国女权的宣传画,一个年轻女士,戴着绑了蝴蝶结的红色女头巾,自豪地秀着自己的肌肉,上面两行字:“男人能做的,我们女人也能做!”

这就是经典的美式女权,追求的是跟男人一样的责任和权力。而不像某些走了歪路的所谓“女权”,论责任就要男人全部背负,论利益则要求女士优先。

董梅回到家门口,打开房门后,她母亲王蓓蓓正坐在沙发上,面无表情地看电视。听见声响后神经反射地飞快站了起来,发现是董梅后稍微舒了一口气,随即跑过来抱住了她。

“丫头,怎么不告诉我是今天回来呀?”

“妈妈!你……你还好吗?”董梅忍住泪水,心里想说的是妈妈你怎么白发多了这么多。

“还好还好。不用为我担心!”王蓓蓓接过董梅手里的行李,推进了屋里。“这么多行李,你怎么从机场回来的?”

“坐地铁回来的!”董梅自豪地说。

王蓓蓓惊讶地扬了扬眉毛:“拿着这么多行李?早知道我让张叔叔的儿子去接你了!”

“不用不用,朝日哥哥肯定很忙,不要麻烦他。”

张书记住在同一栋楼里,两家是世交。张书记和董刚相识于微时,在不同赛道向上走了半辈子,现在一个跌落谷底,另一个还在巅峰。但不同别的趋炎附势者,张书记没有对董家换了副嘴脸,而是一直在帮忙忙前忙后。这次王蓓蓓保外就医成功,张书记就出了不少力。张朝日比董梅大3岁,从小在大院里就带着董梅一起玩耍,两人算是青梅竹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