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重置结果(2 / 2)

“那不是还有你背的这大鱼篓嘛!哈哈哈哈!”老李揶揄得笑着打断。

“咳咳。。。”范一贤被噎得说不出话来,用力吞了口唾沫,抓紧组织了一下语言。

跟一个庄稼汉讲规律和道理,简直是用自己的短处去碰对方的长处。

既然如此。。。

范一贤轻咳一声,脆声说道:“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伯伯既然有了捕鱼的打算,就应该做好捕鱼的准备。”

老李愣了愣,轻轻将范一贤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重复了一遍,若有所思得点点头。

扭头冲着两个儿子吩咐道:“小贤说得有道理,老大老二,你俩回家把家中两个鱼篓都带上,不管今日能否捕到鱼,咱们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又对范一贤和李老三说:“时候不早了,咱们先行出发,你们两个哥哥脚程快,不久便能追上。”

李老大同李老二应了一声,就往回跑去,听范一贤这么一说,他俩心中心中也生出了莫名的期待。

范一贤与李老三,早已迫不及待,跟上老李,向着磨石湖出发。

“小贤,你方才说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是你们村塾老先生教的?”将范一贤背上那与身高不成比例的鱼篓摘下,背到自己背上,老李问道。

“是。。。”范一贤刚想随口应付敷衍,却见一旁李老三疯狂冲自己挤眉弄眼,不明就里,只好临时改口:“是听我娘说的。”

老李点点头:“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未曾听老三背过这一句。”

“李伯伯也热爱学习?额。。。有心向学?”范一贤有些疑惑,虽说在梦境中那世界里,六十考驾照,七十学舞蹈,八十竞选总统,都不算什么稀奇事情。

可在如今这方天地,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除了终日忙碌养家糊口之外,竟还有心思与精力,每日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

“热爱学习?”老李一愣,呵呵笑道:“可以这么说吧,只是务农大半辈子,却依然只能与家人勉强糊口,回想起来,若是年少时能有机会读书,或许如今便不至于如此了。”

范一贤低头沉默,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李看了一眼同样沉默的小儿子,继续说道:“若不是租种了你家的八亩田地,光靠着自家那十亩薄田,养活他们都够呛,更没有余力供老三去读村塾了。”

年少的李老三,此时也沉默不语,低头看路。

范一贤缓缓点头,李伯伯所说的,不仅仅是他自家的情况,更是世间劳苦家庭的普遍境况。

“不指望太高,但凡家里能出一个秀才,整个家庭就能从困苦中脱身了。”老李也不管身边的两个少年能否理解,自顾自继续说着。

“咱们小石村如今的大户老许,年少时家境穷困得附近十里八乡都出名,可人砸锅卖铁去读了县学,再回来时,却已经不是原来的许光腚,变成了大伙口中的许秀才了。”说到这里,老李的眼神中充满了感慨和向往。

范一贤也终于明白了方才老三为何要对自己挤眉弄眼,老三的学业,已经成为了他父亲的心灵寄托。

靠种地是没有出头之日的,操劳半生的老李早已明白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将希望寄托与自己家里的读书人,或许是支撑老李负重前行的最大动力。

顾不得每日的辛劳,回家后却必须检查小儿子的课业,不管自己听不听得懂,这是他的坚持与执着。

李老三心中也深知这一点,所以听到了自己的那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己却从未记得村塾先生有教授过。

他自然也从未回家向父亲背诵过。

担心父亲的生气,更担心父亲的失望。

希望啊。。。

希望是美好的,或许是世间最美好的事,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范一贤脑中突然想到了这句话。

不知道如今自己拥有的圆月老爷爷,能否帮助李家父子希望成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