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论战略42(1 / 2)

“还有一事,初见白瓷时,叔言与其论过接下来的发展战略。”

“关于到底是北伐还是南征的问题。”李弘冀并没有在这件事上照顾到韩熙载的情绪,而是直接了当地说道:“目前我个人是比较倾向于南征的。”

闻言,韩熙载的面上浮现了几丝焦急的神色,正要开口。

李弘冀一摆手,继续解释道:“我志在一统天下,北伐当然在未来的计划之中。可以当下的形势,叔言有没有想过,皇爷爷在昇元三年李金全归降的时候其实是有意北上的,派出时任鄂州屯营使李承裕、段处恭领三千兵北上,本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夺下安州,没想到先被晋主将马全节所败,后又被晋副将安审晖所败,段处恭战死,李承裕被俘,损兵千余。”

这场战役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因为一件事还挺让人关注的。

当时监军杜光业等五百军士被押往开封之后,石敬瑭通过这场战役知道了南唐军队的实力,于是大方地“均释而遣返”。

石敬瑭是大度了,但李昪不高兴了啊!什么意思你?本来战败我就很生气,你还把这些战俘重新还给我,什么意思,看我不起李昪?于是又把这五百人送了回去,并且派遣军队在淮水一线列队,不让他们回来。

石敬瑭知道这事,哭笑不得,也知道就地把南唐这五百人收编,列入了后晋军队之中。

经此一事,李昪试探出了个结果,知道自己不是后晋的对手,于是就乖乖地执行起自己原先的方略,休养生息,静静等待着后晋自己乱起来的那一天,一直等到现在。

“且不论李、段两位的统兵能力,单论兵士实力,我大唐境内兵马此时定然是不如中原的。”

“再说,经此一役,皇爷爷心气已无,恐怕无心北伐,对叔言所上《江北行志》毫无兴趣就是明证。就算此刻我上表请求北伐,想必也会被皇爷爷驳回。”

韩熙载叹息一声,他当然也知道南唐现在的情况,只不过北伐不仅仅是他与李谷的一个约定,更是埋在他心里的志向,所以他才对于北伐那么执着,甚至与陈陶争论不休。

“南征则不同。”李弘冀的眼睛里闪着精光,“一来可以乘势考研经过特训后的军队,二来完全不需要皇爷爷的同意,我本就在南方,到时候完全可以先斩后奏,只要取得一定的战果,必定能获得皇爷爷的支持,派出兵力来支援我们。”

注意到韩熙载有些失落的表情,李弘冀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叔言勿要灰心,只要计划成功,相信北伐的那一天,也用不了多久就会到来。”

韩熙载已经差不多收拾好了自己的心情,拱手道:“臣,知矣。”

对面的陈陶不动声色地瞅了韩熙载一眼,嘴唇微动,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

“既然定下了南征的战略,三位不如畅所欲言,说说这南方众多国家之中,究竟拿哪一个开刀?”

李弘冀当然知道该拿“闽国”开刀,公元943年,平静的南方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王延政在多次劝谏自己的哥哥目前的闽国国君王曦未果反遭叱骂之后,自己凭借着建州一州之地建国称帝,改元天德,国号殷;二是南汉“中天大国王”张遇贤在南汉扩张遇挫后,被迫放弃现在的粤东地区,经过上天的指引,决定跨过霄岭,袭击南唐的虔州。

南汉、闽甚至南楚此时的国君都是如出一辙的草包三个,全都无心政事,剥削百姓,只在意自己的享受,与他们三个比起来,南唐的李璟和吴越在位的年幼君主钱佐无疑都能担得上“圣明”这两个字的加持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