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世事机谋求愈远25(1 / 2)

  唐伯虎此时早已无适才的戏谑之意,他颇有些惊异地看着月池,月池道:“皇帝为使江山稳固,必须稳固民心,所以不论哪朝哪代,都会讲究孝道,讲究孝顺,这就是因为孝顺与忠心实则紧密相连。这般代代相传下去,父亲的权威,族长的威严渐渐因国家的支持随着教育与传统固定下来。有整个国家作为后盾,就算是一头猪登上那个位置,也能压得人喘不过气,更何况我的生父也并非完全没有脑子。”

  唐伯虎疑惑道:“可是、那你是怎么……”

  月池苦笑道:“我也是在碰了壁之后,方想到解决之策,说来也简单,不过借力使力罢了。以族权压父权,以皇权压族权,这才在权力的倾轧中,找到了一条生路。”

  她看着唐伯虎的震惊脸,不由笑道:“现在您相信,我能帮您出主意了吧。”

  唐伯虎抚掌赞道:“是唐寅自负,小瞧了姑娘。早在听说姑娘的绝命诗时,我便十分地敬佩惋惜,未曾想到,姑娘不但诗才过人,就连见识也是这般不凡。不过,你遭囚十余年,这些都是谁教你……”

  月池道:“您果然是目光如炬,我怎么能想出这些,这些都是我师父教我的。”

  唐伯虎瞪大眼睛:“你还有师承。”

  月池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对,是海外的一位仙人,名叫马克思。”

  仙人都出来了,唐伯虎心知肚明,月池没有说实话,但他的确是个谦谦君子,既知她不愿多透露,也不会追问。他选择顺着她的话说下去:“也罢,这事压在我心头日久,那既然如此,就麻烦仙人替唐某想想日后该怎么办吧。”

  世人所传唐伯虎,就只有三个主题:诗好,画好,点秋香。谁也没给月池说过,唐伯虎原来这么惨的吗?弘治七年全家死得只有他的一个弟弟,包括他老婆和他儿子都没了。他由一个富家子弟变成伶仃之人,然后在好友祝枝山的鼓励下参加科举,弘治十一年高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这就是唐解元称号的来历。然后,他高高兴兴与一个叫徐经的人同行入京参加会试,结果这个徐经被给那时的事中华昶告发作弊,唐伯虎也因同他一起去拜访主考官程敏政的缘故牵连下狱。

  这华昶还是唐伯虎的同门师兄,唐伯虎为此心寒不已,最后关了几天牢房,又审了几天后,判决终于下达。他被贬为了浙江小吏,永世不得为官。唐伯虎觉得遭受了奇耻大辱,不愿为吏,于是返回家乡。谁知因为这一桩事,续弦的老婆与他和离,同窗故友纷纷鄙夷,就连家里的仆人也看不起他。他一怒之下就外出游历,中途碰上了旧识官妓沈九娘同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