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众生皆苦难自渡596(1 / 2)

  那一豆的烛火如流星一般从月池眼底划过,很快也湮没在黑暗中。她微笑道:“你又糊涂了,我现下早已是苦尽甘来,又哪里用得着你呢?你该去娶一房妻子,诞下麟儿,快快活活地过一生了。”

  张彩终于还是失魂落魄地回去了,时春靠在床畔,一动不动,却是一夜未合眼。而朱厚照亦辗转反侧,回忆纷至沓来。此地之人,皆是一宿难眠,而在遥远的南昌,唐伯虎夫妻亦是在灯下相对而泣。

  唐伯虎流泪道:“九娘,是我对不住你,宁王他居然、居然有反心……”

  宁王爷在很久之前就想造反了,在朱厚照登基之初,他就开始想法设法贿赂朱厚照身边的近臣,以期恢复王府的护卫,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去招徕唐伯虎,结果把他吓得背井离乡。后来,月池借汝王府之事向朱厚照力陈藩王侵夺之弊,这下朱厚照彻底下定了决心,别说恢复护卫,连盐引都不再给了。

  宁王为此又气又恼,后来流传月池在宣府身死,唐伯虎为伸冤,带着他的戏本主动投奔宁王。宁王当时大喜过望,为了败坏朝廷的声名,他花费重金,将戏本在大江南北流传,本是为激起民愤,动摇朝廷的根基,结果,反倒为朱厚照剪除勋贵,扫平了道路。

  宁王万般无奈之下,只能继续搜刮民脂民膏,积聚军资,收罗匪徒。朱厚照的新政,辐射地仍是在中央,九边也是因杨一清和才宽等人的到来,有了一定的改善。可在遥远的南方,天高皇帝远,官员依然是肆意妄为,加上时有天灾,像时春一般的流民,根本控制不住。而这些人,就成了宁王的打手。

  然而,即便是如此,南昌的兵力仍不足以支持发动一场叛乱,可盖不住有好时机啊。朱厚照的亲征,让宁王的心摇摆了起来。而唐伯虎也是直到此刻,才发现了端倪。他深悔自己,有眼无珠,误信了奸佞,如今连累一家老小,都身陷囹圄。

  沈九娘在大惊之后,问道:“这,真的属实吗?”

  唐伯虎哀叹连连:“如不是真动了歪心,为何会在有灾情时,招兵买马呢?他的手,都伸到河南去了!”

  宁王招兵买马,不是一日两日之事了,去年六月,他就密令承奉刘吉等招徕巨盗杨清、李甫、王儒等百余人,分拨入府,号为‘把势’【1】。只是,以往他都是暗中进行,还注意着掩人耳目,可因着朱厚照出征,他的心思浮动,动作也大了起来,这才让唐伯虎都看出了端倪。

  宁王其实也很犹豫,他远没有做好起兵的准备,他往宫中塞得银两数目虽多,可却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仅没有恢复亲兵队伍,还少了盐引等赏赐的支撑。没有正规军,他就只能到处去找野路子。在文化上,他修建阳春书院,以建立自己的文化班子,以造声势。在武上,他则是集聚流民、匪徒,以组建军事队伍。然而,这个时机的确是……宁王纠结得肠子都要在肚子里扭起来了。

  灾害是年年都有。正德帝却将国库牢牢攥在手中,多用于军费之上,原本的财政亏空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由于北伐的爆发,更加难以支撑,最后只能将负担转压到老百姓身上。百姓不堪重负,就开始逃窜。从山西、河南往南奔逃的流民,是一波接一波。宁王收人收的手忙脚乱,也觉这真是亡国之兆,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就敢去御驾亲征,国中还爆发了这样大的灾殃,这一看就是妥妥的英宗第二,土木堡之变的再演就在眼前。

  不过,宁王还没有这么冲动,虽觉局势大好,可也不敢贸然冲动,而是积极向内应打探消息,结果得到的消息是,没有听说什么捷报,只是朝廷为缺粮一事急得乱作一团。宁王听得两眼放光,这摆明是打了败仗,被困在鞑靼,为了掩人耳目,这才封锁消息,要是真有好事,他们怎么不说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