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但愿一识韩荆州780(1 / 2)

  而当她询问意见时,这群人依然没有半个不字,而积极地细化她的想法和方案,一面绞尽脑汁,还一面观察她的面色,来揣度自己的说法是否合她的心意。

  月池:“……”

  所有人脸上都带着笑,所有人都近乎“虔诚”地望着她,她一时之间都分辨不出他们的五官,只能看到他们黑洞洞的眼睛和咧开的大嘴里露出的微黄牙齿。她早已习惯了众人明里暗里地唱反调,如今这样众志成城、满心顺从,倒让她觉得心惊。这就是主掌人事考评之权的威力。他们的升迁祸福都捏在她的手里,谁敢不听话,谁又能不听话。

  月池的心中一瞬间划过这样的想法,她要是下令让他们从儒家经典里找到女子也能议政的论据,他们会怎么办?这群眼高于顶的人,为了升一步官,是不是也能将自己口中过去的大道理贬得一文不值?

  而她这种略飘的心理,在内阁主持的九卿议政中,才沉了下来。这里的人对待她的态度与过去别无二致,甚至有的人还更强硬了一些。

  户部尚书王琼就当面指出她的想法不行:“田赋是国之根本,要是将田赋让地方自用,恐怕会动摇国本。而你提出对那些要修建抗灾工程的地方拨款,这又是一大笔开销。这进的不足,支出得更多。即便军费开支大减,太仓松快了一些,也支撑不起这么花法。”

  就连吏部尚书梁储也点头称是:“更何况还有官员年终的表彰,总不能表彰也发胡椒苏木吧。”

  月池沉吟片刻,她终于还说了出来:“在连年的天灾之下,单单依靠田赋来作为朝廷的税基,的确是独木难支。我们为何不好好在商税上理一理呢?”

  内阁次辅刘健皱眉道:“你想加征商税?”

  月池道:“并非只是单纯的加征。我听说徽州富商,争奇斗富,天下闻名,可徽州全府去年的商税还不超过三十两。而在那些小商小贩身上,因税勒索破家的局面,却十分普遍,据说货物运进店要交税,运出店也要交税,商人运船从南北上,经多少关卡,就要重复交多少次税。您不觉得,这里头大有不对劲的地方吗?【1】”

  谢迁问道:“你是想打击富商巨贾。”

  月池斟酌着道:“下官斗胆,为何一定要打击呢?时至今日,商贩兴旺,早成常态,难道还能夺了他们的生计,叫他们全部回家去耕种吗?农户所供,由商户来出售,农户所需,由商人来转运。农商互利,资农厚商,方为长久之道。”

  开国时,太祖爷就讲过要减轻商人的负担,不可如汉时一般鄙薄过度。可这毕竟是稍微对商人好一点,将其视为四民之一,不至于将其压榨得活不下去而已,可李越却是要提出,要将商人抬到和农民一样的位置,这在这时看来,可谓是惊世骇俗,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反对。

  态度激烈者,历数重商的危害:“民间本就流传‘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不如倚市门’。如再抬高商人的位置,还有何人去耕织?届时,如再逢水旱之灾,百姓危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