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讨伐36(2 / 2)

“此话怎讲?”刘秀追问道。

刘隆娓娓道来:“真定王刘扬也是汉室宗亲,即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常山宪王刘舜→真定顷王刘平→真定烈王刘偃→真定孝王刘由→真定安王刘雍→真定共王刘普→真定王刘杨,如此看来刘扬是高祖九世孙,倘若与大司马比起来,可能还要近一些。”

“嗯--嗯---?”刘秀鼻音道。

刘隆登时涨红了脸,讪笑道:“明公,小的说话吐露嘴了。”随即低下了头。

刘秀心眼子多透妥(俚语,想得开),他听了部将刘隆自责后,马上给出了笑脸,并朗声道:“都是一家子,一脉相承,没有谁远谁近,要真是论的话,那就是谁复辟汉室情系高祖,谁就是关系近。说到底,亲弟兄不说话不通商闹掰了的大有人在,还不如邻居街坊近乎呢?众将军,刘某说的在不在理。”

众将军听罢,一齐赞誉有加地说道:“明公英明,一语中的。”

刘隆乘机提议道:“明公不妨先给刘扬修檄书一封,然后接着派遣使者前去招降,刘扬也是一个明事理的一个人,他不会不识相。”

刘秀沉吟道:“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一家子当中,也是良莠不齐。既然刘扬归附王朗,恐怕难以回归汉室。”

刘隆道:“明公,不妨试一试。”

随即刘秀依当家子刘隆计策而行,派遣使者携带巨资重礼前去真定府招降刘扬。

刘隆,字元伯,南阳安众(治今HEN省邓州市)人。汉朝安众侯刘崇的宗室。他早年游学于长安。起初投靠更始帝刘玄,授骑都尉。更始二年,投奔刘秀,出谋划策,久经战阵,且屡立战功。

两天过后,使者耷拉着脑袋哭丧着脸,撇咧着嘴,赤手空拳回来了。刘秀看见使者满脸挂着彩,血印子纵横交错,便心疼地问其故。

使者看见刘秀,就仿佛孩子见到了大人,满肚子委屈致使他哽咽不得语。

刘秀急切地问道:“快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使者一边哭叽着一边摸着眼泪道:“大司马,这个刘扬真他娘的不是物件,恨慌得很,他拿着大司马写的檄书连看都不看,就给扔到了地上。不仅如此,他还喝令侍卫驱赶我,你看,我脸上的伤就是被竹鞭子给打的。”

“希望大司马速派部队前去镇压,并看下刘扬这个狗东西的脑袋。”使者继言道。

“嗯嗯嗯,”刘秀安慰道,“你受委屈了,先回营休息。”

于是,使者心里得到了安慰,便如释重负回营休息去了。

这时,刘秀胸中燃起熊熊烈火,早已按捺不住气愤,他环视着众将,怒不可遏道:“刘扬这个混账东西,数典忘祖,悖天附逆,神人共愤,我刘秀率军来到此地,倘若不给他点眼色看看,老天爷也不会答应。”

刘秀说罢,便下令发兵讨伐真定王刘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