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历史回顾 ——“囚龙之战”(1 / 2)

随着东线战场“亲军之战”的展开,双方都将对方主力进攻到政治中心(王之驻地)视为耻辱,耻辱化为愤怒的力量,随之爆发出强大的毁灭力量,最高命令以火速加急的方式送到中、西线行军总管处。

命令: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前番京师受辱,尔等要以誓死之志来捍卫国之尊严。集一切可调动力量向敌方进行致命一击。另,选择军中精锐力量前往东线进行待命。西线部队在接到命令后即时出发,中线部队在接到命令后于三日后出发。

中线在精锐力量尚未出动之前,展开了中线的用力一击,如此超强度的攻击,也是为精锐调离做最后的准备。攻击和防备同时展开,在三天之后,防御将变成主色调。

决定战场进程的,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统帅们整体把握的先知筹谋,将军们在瞬息万变中的临阵决策,军士们的舍命搏杀,所有一切的决定都是经过冷静的深思熟虑后而作出,多么的理性与客观、多么严谨与务实……

可是,事实有时候不全是如此,由人去做的事情,必然就有人的痕迹,就有人的弱点,就有人的情绪……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那这个世界又哪里会有杀戮?又哪里会有战争?又哪里会有变化?又哪里会有成败?……

可是,人类的历史不就是因为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从而使得历史多了一些趣味和色彩,否则整个历史就像规整的线形几何,极致的完美不属于人类的历史,那和人类压根就没有任何关联与交集。不完美、有弱点、一怒为红颜、固执己见才是历史的底色,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努力寻找和奋斗,观照自己的不足,从而成为超越自己的人。

战争,有他残忍、嗜血、冷酷的一面,一旦开启就不是想要停止就能停止的,正如“有的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可以控制事态的进程;但最后发现,是事态的发展在推动我们往前走。至于是自愿前行还是被迫前行,不好界定,但很多时候都是后者”。战争在进行的过程中,无情的摧毁着一切阻挡他的势力,人类为某些事物赋予的意义与价值,也在此过程中被一并忽略与摧毁。

“精神永存”?

“好,那就让精神永存”

“精神永存只要不影响我毁灭和吞噬一切的脚步,那又与我何关?”

“你要精神永存,我要的是物理消灭”

“对于战争来说,他需要的是“实体””

“精神杀敌?在德不在险?”

“试试,那精神若能杀敌,整个人类社会屠杀的猪、牛、羊、鸡等动物(不确定他们的精神是否会组成联合军)就应该将我们拥挤至死”

“客观的存在就应该以客观的方式去思考与对待”

“匹夫一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士之一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帝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两方的帝王均已无法克制内心的愤怒与狂躁,这一次的政治中心(王之驻地)之围,不只是对自身的生命的威胁与挑衅,更是对全国民众内心的强大冲击与震撼,以往的宣传与舆论都反复告诉民众“战争只在前线,少许的间谍在我们中间,但我们的情报机关能够将他们一一找出并及时处理”“民众整体是安全的,不必杞人忧天”“京师附近还有着皇帝的亲军,这可是最精锐的斗士”“以一敌百,万人敌”……

宣传一遍一遍这样说的久了,就连自己也相信这宣传是多么的“真实”。

“思考?”

“不需要,你不需要有思想,已经有人代你思考”

“你只需要听从安排,付诸行动即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