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京师的威胁?北上还是南下?33(1 / 2)

南方孝皇帝三年,北方昭明可汗元三年。春,正月二十一日。德州城陷落。

京师动荡、朝野哗然……

南方孝皇帝三年,北方昭明可汗元三年。春,正月二十三日。李元裕率军投降新“新世界”。

满朝惊愕、一片哀声……

在这一“震撼”消息传递的过程中,所有人还处于一种“未反应”的应激状态。信息尚未开始被处理,只是惊愕和惶恐中……

最终朝会的决议是“加强防备,誓守京师,决不迁都。”

南方孝皇帝三年,北方昭明可汗元三年。春,正月二十四日。右丞相齐君止在北方昭明可汗处,传来了消息,在即将签订的协议中,发生了新的变化,签约开始拖延且要求提高。

君止知道:这一变化源于京师之南的新变化。

战场未能得到的,谈判桌上也无法得到。所幸的是北部战线尚未发生动摇与变化。

南方孝皇帝三年,北方昭明可汗元三年。春,正月二十五日。新的内阁会议召开。主要议定事项是“现阶段问题如何解决?”

“攘外?安内?”成为政策考量的第一个问题。

这一问题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内部不稳,抵抗外部有何作用?”

“外部不除,打击内部何来力量?”

究竟采取哪一种策略,预示着整个帝国的人力、资源如何配置,如何倾向。

最终,孝皇帝更倾向于自身的安危,这一认识超过了对整个帝国的重视。

“攘外先安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