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遥远的记忆27(2 / 2)

下洋村百分九十的人家,几乎都姓林。看着年纪相差无几的两个人,却是不同辈分。

“庆叔好!十三哥好!”

两世为人,周石对他们只有模糊的印象,只好随蓝绫月称呼。

倒推时间,这两人必须天不亮就打手电从村里出发,此时才能从乡里挑东西回抵这里,想想都觉得累。

“你们好,你们好!”庆叔打量着他们俩,问道:“这个佳慧的闺女我认识,经常看她跟她娘一块下田干活。这个是……”

十三叔接过话头:“茂庭的外甥,你不知道吗?俗话说,外甥多似舅,你看看,长得多像!”

自古以来,下洋村就有浓浓的耕读传统。

一代一代的乡民,虽然不乏林富贵父子这样的人渣;但更多的,是淳朴勤劳、即便没进过几天学堂,却依然有文化、有素质的乡民;以及一批批从下洋村考入全国各个高校、继而成为各行各业栋梁之才的读书人。

单论眼前这两个挑夫,介绍周石的时候,他们会主动提起从水木大学毕业、正风光无限的林茂庭,而不是两年不归的周新年,亦或者因父女关系紧张引起不少争议的林淑钦,以免彼此尴尬。

同理,介绍蓝绫月的时候,只提她是沈佳慧的女儿,而避开口碑负面的林富贵、林冠华父子。

对人的尊重,可谓深入骨髓。

又比如,自从恢复高考以来,每年考入全国各地高校的下洋村学子,其数量之多、质量之强,以一村之力,保持着连胜周边所有大镇的记录。连京大、水木这样的顶级名校,都能做到三连冠。

穷乡僻壤,地狭山瘠,与人为善,耕读传家,这就是下洋村人!

阳光明媚,山风清爽,途中遇上了,笑着寒暄几句,客气告辞而去,这就是下洋村人。

顶着烈日爬坡,是真的累。

登上两段坡、转过两个坳,蓝绫月的额头、鬓角、脸颊、秀颈,已是细汗覆密;平时略显苍白的脸蛋儿两侧,可见着浅浅的酡红,平添几分娇媚;夏衣单薄,质量不佳,被汗水浸湿后,黏着肌肤,透漏出玲珑有致身材,令周石十分作难——

看吧,怕她恼;

不看吧,其实他很想看;

望望陡峭山路,周石安慰喘气颇急、模样甚美的蓝绫月:“再坚持坚持,很快就到土地庙了。”

蓝绫月双手叉腰,稍稍停了下来,强笑道:“嗯,到了土地庙,再好好休息。”

感受自松涛间隙拂过的山风,周石的脑海深处,闪过少时的追忆,感概道:“记得,土地庙旁的山泉,好甜。“

若是他没有记错的话,从现在算起,两三年内,从县城到乡里的公路将会修成柏油路;次年,从乡里到下洋村的公路也随之开通。

从那以后,这条村民们祖祖辈辈肩挑手提、一步一步丈量过的崎岖山路,将渐渐荒芜,变成枝蔓缠绕、松柏森森的古道。

土地庙旁山泉水的味道,成了永远的记忆。

到他重生前的那会儿,这条路已完全没人走,也走不通。

想必后辈子孙们也永远不会知道,那湮没于萋萋荒草、丛生灌木的山间小道,曾有千年的足音响过;那荆棘掩映、苔藓漫生的路边大石,曾有无数路过的山民,坐在上面论古今、话桑麻。

蓝绫月张了张嘴,嗔怪道:“你不说还好,一说,我感觉更渴了!“

好好的曹阿瞒望梅止渴的既视感,愣是被她弄反了!

周石笑道:“加快脚步,让你一口气喝个饱!“

其实,他喝的哪里是山泉?

那是记忆!

是情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