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最适宜的温度62(1 / 2)

如果换作今天之前,朱汜在他面前表现出这种铁憨憨的样子,胡轲早就让他离开了,他不想和这些头脑不清的人浪费口舌。

但今天的情况不同,当他发现朱汜身上的闪光点后,他愿意给这个人更多的耐心和机会。

同时,因为今天这个人已经和他关在一起,即使想让他离开,现在也做不到。

“我大明的疆土如今已经非常广阔,而且随着千百年来,我华夏子民对这片土地的开垦建设,现在皇帝可以直接统辖的百姓比以前多了几倍。

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出了京畿的管辖范围,皇权只能触及地方豪强或世家大族。

而我大明对乡村的统治,远胜于前朝任何时期。

虽然地方上仍有地主豪强和一些世家,但朝廷派出去的官员在地方实行律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对朝廷负责。

这样一来,各地汇总上来需要朝廷处理的事情也比以前多了几倍。

在这个时候,为政者减轻自己的压力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废除丞相这个最大的帮手呢?

如果像先生所说,我大明自胡惟庸之后不再设立丞相,皇帝每天需要处理的政务岂不是要增加几倍?”

朱汜皱着眉头说。

作为皇子,他对自己父皇目前的工作状态心里有数。虽然之前有胡惟庸的协助,但后宫里仍然经常能看到他父皇通宵达旦批阅奏章。

即使有太子大哥帮忙,朝廷每天堆积的公文还是像小山一样。如果废除丞相这个职位,朱汜不敢想象未来每一位皇帝将面临多大的压力。

“啪、啪、啪”在朱汜说完他的观点后,胡轲竟然鼓起掌来。

“看你小子之前在这里没有白过,能看穿这一层,足以证明你确实有实现自己野心的能力。”胡轲对朱汜说,非常满意。

“但是……”胡轲鼓励的话一说完,就准备开始今天的课程。

而朱汜听到“但是”这两个字后,立刻全神贯注地集中了注意力。

“你说的这些非常有道理,也是摆在当今陛下面前的问题。

但对当今陛下来说,处理政务虽然复杂劳累,但与朝野中皇权面前的相权相比,这点辛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政归六部,这是陛下结合前朝失败经验后,一定要实现的目标。

在当今陛下的眼中,丞相制度完全阻碍了皇权在朝野中的施展,丞相制度极大地分散了皇帝手中的权力。

这样一来,如果遇到一个强势的君主,朝廷还能维持基本的平衡。

但一旦遇到一个稍微弱一点的君主,或者一个非常强势的臣子,朝廷的权力平衡会在一瞬间不可逆转地倾斜到一边。

到时候,不管这个臣子一开始是怎么想的,一旦丞相的权力超过了皇帝,对整个朝野来说,一场灾难就不可避免了。

从陛下建国以来执行的各种策略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无论是承宣布政使司还是提刑按察使司,都体现了陛下想要将皇权渗透到地方统治的方方面面。

现在,虽然这些地方上的衙门已经成立,但他们直接负责的对象却是丞相府。对陛下来说,这不是他想要的最终结果。

陛下是天下最英明神武的君主,怎么能被自己任命的丞相束缚手脚呢?

况且丞相制度已经延续了千百年,朝有丞相,国有主君,已经在天下人心中形成了定势。

即使陛下有心想改,但这期间付出的代价远不是几道圣旨那么简单。”

朱汜仍然不相信胡轲的观点,甚至在这一刻,他认为胡轲完全是因为自己身陷困境,对皇帝陛下有了无端而过分的猜测。

“我承认,当今陛下确实是一个神人。陛下从淮右起家,手持三尺剑,与群雄竞争而胜之;

乘胜北上,驱赶敌人,将他们置于大漠之外。乾坤开辟,日月重朗;

海岳稳固,人民恢复秩序。

这样一位有着丰功伟绩的君主,对朝堂的掌控远超过我们这些凡人的想象。

但正是因为陛下一路披荆斩棘,铲除胡元,平定群雄,这些年他所经历的事情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尤其是在成为皇帝之后,那种做事处处受制于人的感觉,绝对不是一个有着伟大抱负和统一天下的君主所能接受的。”

胡轲认真地解释道。

“但是自古以来的天子,即使像汉武帝和唐太宗那样强大,也终究需要丞相来处理政务。

当今陛下的才略不亚于上述两位,但如果真的废除丞相,朝廷里的政务又怎么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完成呢?

皇帝终究是人,那么多的奏章怎么可能是人力所能完成的呢?”朱汜再次提出了这个最直接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

“你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陛下真的下定决心要彻底废除丞相制度的话。

至于处理政务,确实会增加很多麻烦,但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胡轲说道。

“请先生指点。”朱汜此时也异常认真地问道。

“陛下处理政务时有帮手吗?”胡轲问道。

“听说太子殿下经常在一旁协助。”朱汜回答道。

“这不就解决了吗,陛下只需要再找一些人来协助自己处理政务,但又不给他们过高的官职,这件事也不是不能暂时应对。”胡轲淡淡地说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