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完美解决的可能63(2 / 2)

同时也正是在看到自己基本上是处在一个撒手掌柜的状态下,而整个中书省的和六部依然能够正常运行,使得徐达对于彻底废除丞相之位此事,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

“臣想要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这个时候陛下已经拿定了主意,那臣自然愿意为陛下做这个先锋官。”徐达放下手中的茶杯,坐直了身子面色庄重的表了态。

他很清楚,如果真的要执行废除丞相这种政策的话,那么他现在这个现任丞相免不了首当其冲。

如果不是因为徐达在朝中有一定的地位,他牵头办理这件事可能会给朱元璋带来不小的压力。

“有天德你如此表态,我心里就安心了一些。说实话,推行这种打破数千年惯例的制度,我心里也有些忧虑。”朱元璋说着,左手撑在桌子上,按在额头上。

“陛下心中还有什么顾虑?”徐达问道。

“丞相这个职位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即使是秦皇汉武这样的集权者,也没有废除丞相的先例。我现在要执行这样的制度,朝廷里的大臣们会怎么想?乡野之间的世家大族会怎么想?他们这些人都是依附在丞相体系之下,把自己和我隔绝开来。如果丞相像天德或者李善长那样忠君体国、勤勉任职,那么这些人在各地做的事情,我还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也能时常发现他们的不轨之举。但如果又遇到像胡惟庸这样胆大妄为、善于专权的家伙,我就再也收不到民间的真实反映。这些世家大族会和丞相一起蒙蔽我,让他们掠夺民脂民膏、欺凌普通百姓的行为逃脱我大明律法的惩治。如果我宣布要废除丞相,这些人肯定不可能束手就擒。其中更有不少人远在数千里之外,我虽然有心惩治,但终究天高皇帝远。朝廷的政令来往边地一趟就要花费数月有余,如果他们在地方上作乱,即使我收到了地方上传来的奏报,但那个时候当地的百姓早已不知道遭遇了几般屠戮。”朱元璋此时用左手撑着脑袋,言语之间透露出明显的焦虑。

“还有,朱棣那小子说的那些事也不是一时胡说。自从胡惟庸被罢黜之后,我下令将中书省所有原先交由丞相处理的奏本全部抬到宫里来。也不瞒你说,如果不是昨天太子在这里陪了我一天,今天我也没有时间一大早就召见你。但是太子毕竟还有他的事情要做,朝廷的这些事务我也不能全部都让他去拿主意。这样一来,我这一天要做的事情比当年行军打仗的时候还要更累上一番。”朱元璋此时眼神里也透露出一丝疲惫。

今天早上上完早朝后,朱元璋回到后宫里都来不及休息,一沓沓的奏本就被搬到了桌案之上。即使基本上一夜没睡,但现在他也不得不再打起精神来。那上面标注着急需朝廷处理的事情委实不少,朱元璋心里清楚,自己这里耽搁一日,到了地方上可能就会迁延数月之久。尽管朱元璋认为自己还是足够勤政,但是精神再坚定、态度再坚决,但终归已经上了年龄,这身子骨难免有不听使唤的时候。

就在今日午后,刚享用过午膳的朱元璋,本想趁着下午大好的时光,就将手头的政务一口气全部给处理完。但是没想到自己才从饭桌上转到书桌上不久,一股极度的疲惫感便从心里蔓延到了全身各个角落。虚弱之下,朱元璋甚至都感觉自己的脑袋有些眩晕,整个人差不多就是闭上眼睛就能沉沉睡去的样子。然而即使身体已经累到如此地步,他依然没有选择哪怕稍微去休息一会儿。桌案上那厚厚的公文就在那里,它的厚度非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只会越来越多。这些东西只要堆在那里就一直需要自己去处理,更何况凡是能给中书省上奏本的折子,大多数都是有紧急的事务要朝廷决断。这也就意味着朱元璋要处理的奏章里边很多都是,地方上拿不定主意,亦或是危机已经发生,但地方官无能为力去处置,这才求救到朝廷这里。这些奏本的背后牵扯到的都是成百上千条的人命,若是自己这里懈怠一刻,那大明的百姓所遭遇到的折磨就会在延续上更多时日。于是乎,尽管已经疲惫到了极点,但朱元璋还是强打起了精神,让人给泡上了几壶烫茶,那滚烫的触感接触到舌头的一刻,也强行用痛觉将专章的疲惫给压了下去。同时在茶叶带来提神醒脑的作用的共同协助之下,朱元璋这才略微恢复了一点精神,坐到桌案旁边开始拿起笔,一刻不停的批示起那些奏本。可即便如此,他一下午的功夫也不过就是将其中最为紧急的一些奏本堪堪的给处理掉。然而地方上等待朝廷决定的也不只有这些急事,那些因为各种缘故,伸手向朝廷要银子的奏本,才是这里面占据大头的那部分。而这些作品不但数量繁杂,处理起来也颇为繁杂。就比如陕西华州府递上的奏本,去年渭河下游泛了滥,华州府受灾百姓有数万之巨。虽然当时朝廷划拨了赈灾的钱粮,让百姓暂时熬过了一个冬天。可现在已经到了开春的时节,华州府也向朝廷又打来了新的奏本,伸手要钱整修河堤。对于这道奏本,朱元璋得先考虑好国库里还有多少钱,这件事情的优先级在所有郡县里边到底排在哪个行列。随后在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在琢磨着要将这个奏本具体打发到六部中哪一部去。到底是先向户部问一问,让他们做个预算出来。还是先把奏本打到工部那里去,让他们给出一个施工预案出来。这些事情无一不巨大的消耗着朱元璋的心神,而身体早已不如壮年的他,面对这些事务尽管已经殚精竭虑却终是力有不逮。

陛下所忧虑之处,正是臣之前也一直担心的地方。朝廷的政务浩如烟海,丞相府有那么多属官,况且还需胡惟庸每日像定在中书省一样。若是将这些事情一股脑子全部都推到陛下这里来,纵使陛下有天人之资,可也终归是经不起这如潮水一般的事务。徐达顺着皇帝的话说道。他这几日没有在中书省坐镇,也并不是完全出自于自己不想插手这个烂摊子,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朱元璋亲自下令,将中书省的大部分政务都转移到了宫里去。如此一来,虽然徐达自己乐得清闲,可是皇帝每日宵衣旰食一般工作的模样,让他多少还是有些不忍。

“也就是你徐天德能在朕面前说这种体恤的话,放在其他恭维之辈的嘴里,这怕不是已经被他们说成了天上的神仙。批阅这些奏折都不需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自己看,只需要大手一挥,这里面的事情便都已经做了最稳妥的安排。”朱元璋冲着徐达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不过说话间言语中的那份疲惫却终究还是隐藏不住。

“不过今天你递上来的这份作文里,有一段内容却是提醒了朕。”朱元璋的眉宇时间,突然又平添了几分神采。

“陛下所指的,是不是那个叫胡轲的小子所说的那句话。”对话是自己听的,奏本是自己写的,对于一封要提交给皇帝的奏本,这其中每一个字徐达自然都是烂熟于心。

“正是。”朱元璋这个时候像是突然得到了什么,灵丹妙药一般整个人看上去也变得轻松了一些。

“那姓胡的小子说的没错,朕既然可以找太子过来帮咱处理一些政务,那也自然是可以再找一群帮手,替朕分担一些压力。这各地递上来的奏本,虽然里边有一些东西不能为朝臣所知,得靠咱自己来决断。可这种奏本终归还是占了少数,在朝廷浩杂的事物当中,根本耽误不了咱太多的时间。”

忧虑已久的事情,现如今看到了一丝被解决的希望,朱元璋的内心此刻也难免有些激动。

“可是如此以来,那陛下手中的权利,岂不是又要被这群人给分散出去一些。”徐达趁机会再次发挥了一个捧哏应有的作用。他对于胡轲给出的方案非常清楚,这个时候之所以能如此问,就是为了给皇帝接下来要说的话递上一个话头。

“不瞒你说找帮手这个事儿,咱之前也并不是没有完全想过。可是当时想着这毕竟事涉朝廷大事,如果挑选出来的人品级不够,做起事情来难免会因为眼界不足而有所遗漏,可若是再挑选一批官爵不低的人的话,那于咱而言倒还不如不去折腾这么一趟。可是今天从你带回来这本奏本里,咱却看到了事情完美解决的可能。”

这个时候随着情绪一直在上扬,朱元璋脸上的那种疲惫与忧虑已经完全消失。

“找一些能力足够的人来协助自己,但却不给他们过高的官职。能想出这样计策的家伙,一定不是心思良善之辈。”朱元璋于兴奋之中,也透露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情绪来。朱元璋有一个特殊的习惯,那就是不喜欢太过聪明的人。而且如今虽然胡轲的话,给了他一个前所未有的思路。可是对于这家伙话中所出现的那种轻佻以及自以为是的感觉,让朱元璋心里不免生出了一份厌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