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走进当代95(2 / 2)

陈世聪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好一会儿,总算回过神,想和陈家林说点什么,可却看见陈家林呼呼的睡得正香,轻叹一口气后,终于自己走了出去,还轻轻把门带好。

……

一觉睡醒。

人总算是彻底醒过来了。

陈家林吃了顿早饭后,便拿着孟伟栽留的地址,晃悠悠的出了门。

《当代》和《人民文学》同出一门,属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期刊。

之所以有这么一个期刊,契机主要是1978年夏季的一天,孟伟栽在人民文学出版社门口的砖墙上,看到有人贴出的一份油印刊物,因此产生了人文社应该创办新刊的想法。

那份到处乱贴的刊物就是《今天》,由北捣、芒客主办的诗刊。

孟伟栽立即向总编辑魏君宜进行建议,只是都没有获得表态,最终让他自己去和社长闫文井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当代》终于创刊成功。

编辑部的实际负责人是孟伟栽,主编是覃兆阳,朱胜昌则是副主编。

“这位是我们《当代》编辑部的主编兆阳先生。”

因为陈家林的“到访”,孟伟栽亲自出来领他进入《当代》编辑部,然后给他介绍编辑部的众人。

看见覃兆阳那干瘦得仿佛被风一吹就倒的身体,陈家林连忙迎上两步,握住了对方的手。

看见“名人”的感觉又一次出现了,这可是大佬,一点也不逊色于杨墨的牛人。

《当代》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四大名旦中的“青衣”,主要是因其现实主义厚重的办刊风格,而这一点来由,则是因为眼前的这一位。

覃兆阳堪称种花家报告文学第一人,他在阿巴阿巴前,曾主持《人民文学》的工作。

由于他的努力推动下,《人民文学》刊发了许多揭露生活矛盾的作品,报告文学得到极大的发展,一些有生命力的作品的不断涌现。

用后来作协的评论来说,就是在那一段时间,《人民文学》表现出难得的视野,一种开放的文学观念。

这位大佬非常的刚,有事是真敢怼,结果就被搞了……

直到阿巴阿巴结束,他才又回来了,成为《当代》的主编,一直到1994年。

因为他的年纪和身体,孟伟栽其实才是《当代》的负责人,两人成为共同主编,不过大佬的办刊特点却深入在《当代》的每一根血脉中,偏好报告文学,现实主义厚重。

“我看过你之前的几篇作品,特别喜欢《等车》和《另一只鞋子》,其次是《少年派》,最后才是《驭风少年》。”

覃兆阳笑着开口。

陈家林有点意外,原本以为《少年派》这么“魔幻”,一定不如对方的眼,没想到排名居然还能再《驭风少年》前面。

覃兆阳似乎看出陈家林的想法,笑着说:“《少年派》的角度很好,虽然没有一字一句去描写现实,可引人深思,方方面面都是现实,特别的好。”

微微一顿,他又说:“你的新稿子我还没看,伟栽才刚拿回来,来不及呢……嗯,我看稿慢,比不得年轻的时候了,那时候每年发稿上百万、看稿千万,现在可不行了,要排到最后才能看你的稿子了。”

陈家林忍不住莞尔一笑,听出了大佬的一丝可爱。

居然还特别强调了一下自己从前看稿发稿的“当年勇”,这算不算身为老编辑的最后的倔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