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参加座谈97(1 / 2)

座谈会当天,是在京西宾馆举行的。

按照的孟伟栽的说法,之前几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会都在京西宾馆举办,他们《当代》的座谈会一直也设在了京西宾馆。

尽管这一次颁奖会改了地点,放在人民的会堂,可《当代》还是决定把座谈会放在京西宾馆,算是延续“传统”。

座谈会上,除了极少数两个人没来,其余的获奖作家基本都到场了。

在孟伟栽的特别“照顾”下,陈家林终于和几位有名的作家说上话。

“家林,你写的东西太了不起啊,在你这个年纪,我都还没上初中呢……”

姜子龙挺善谈的,和陈家林握了握手后,很快开始聊起了他小时候的事情。

他出生在新种花家建国前,所以入学比较晚,17岁才初中毕业,很快转入技工学校,成了工人。

后来参军,有了部队的生活经历,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一篇小说《新站长》,真正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十二岁的时候,他还在上小学,所以看着面相稚嫩的陈家林,他忍不住唏嘘的回忆起来,有种“自己老了”的感觉。

“家林固然年轻,可你也没老,这正是你创作精力最旺盛的时候,你得加把劲好好写,莫辜负了自己的大好年华。”

编辑部副主任龙世辉在旁笑着插了一句。

姜子龙这才打住了,一边点头,一边打趣道:“没错,看见家林,我就知道,以后得更努力才行,不然我在家林他们面前,可就没办法摆‘前辈’的谱喽。”

龙世辉哈哈一笑:“好好好,难得你有这样觉悟,那今天晚上我到你房间去,我们抵足而眠,好好的聊聊你下一个作品的想法。”

姜子龙一听这话,顿时急了:“别别别,老龙你就放过我吧,你的呼噜声实在是太大了,我和在一起肯定要一宿都睡不着……”

龙世辉将近六十,在《当代》编辑部里一般负责稿件的复审。

经他手里过的稿件不胜其数,其中《林海雪原》、《三家巷》、《子夜》、《瞿&秋白文集》等都是上过历史教材的。

孟伟栽和陈家林说过,龙世辉和姜子龙结缘,是因为《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初姜子龙同样是在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上获奖,参加了《当代》的座谈会,答应了写给《当代》一篇稿子。

然后很快的,他就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三万字初稿寄过来了。

经过初审的“稿件可用”,到复审时,正好落到了龙世辉的手里。

龙世辉觉得稿子的确是不错的,可是就这么发太可惜,因为小说内的人物太“单薄”了,如果能好好修改,作品会有更好的呈现。

于是,经过《当代》编辑部上下的一致讨论,决定让姜子龙改稿。

最终,《赤橙黄绿青蓝紫》从三万字改成了六万多字,成功发表,反响特别好,后来还拍了电影、电视剧。

可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这部作品的成功,有着龙世辉的一份功劳。

也正因此,姜子龙和龙世辉虽然年纪差了将近二十,可两人的关系却非常好,亦师亦友。

和姜子龙聊完,孟伟栽又领着陈家林去见了好几个人,有吕磊、李树德和蔡策海。

吕磊是个广南人,说话口音比较重,鸟语花香。

海博好酒,一边说话手里还一边提着一杯,微醺的状态下滔滔不绝,让人完全接不上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