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如此爱情120(1 / 2)

这篇评论文章,是一个叫做许止东的人写的。

他这时虽然还不如后世那样有名,可在撰写文学评论方面的文章,却已经初见功底。

他考进华东师大的研究生时,写的就是一篇关于评论现代文学的信,当时一百个报考的人里只录取六人,他就凭借这封信被华东师大录取了。

他显然很喜欢《两小无猜》,他的评论文章里全是溢美之词,完全看不见批评。

这如果放在后世的人眼里,恐怕会觉得这根本不是评论,而是推广软文。

在很短的时间来,又陆续有数十篇评论文章,分别出现在了《文艺报》、《燕京日报》、《羊城晚报》、《申城晚报》等报刊。

他们都对《两小无猜》的内容进行了评论,不论是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又或是小说中所描写的社会现象,都做了探讨,非常热烈。

《两小无猜》从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热度,这大概是因为在这个念头,爱情或许是人们最向往的东西。

于是乎,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小无猜》火了起来。

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天然会吸引他们的话题。

再加上陈家林本身的知名度,《两小无猜》又发表在了《当代》这样的“四大刊”上,自然就更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经过陈家林的魔改,《两小无猜》和原作相比,已经完全面目全非。

故事的内核虽然还是一样的,都是讲述男女主人公从孩童时期萌生的爱意,以游戏方式一直持续。

可整个故事彻已经底本土化,甚至男女主人公都经历了阿巴阿巴,也都有了知青的经历,并且在这些经历中发生了他们的故事。

正因如此,才有许止东所说的“浪漫且现实”,说白了就是代入感很强。

……

贾平洼也看了《两小无猜》。

因为他订了《当代》,第一时间看到了《当代》里陈家林的这个长篇。

自从1973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一双袜子》,贾平洼就正式走上了文学文学创作的道路。

后来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曾在陕西人民出版社任文艺编辑,《长安》文学任编辑,一直从事文学编辑的工作。

可以说他是真正的科班出身,业内人士。

从1982开始,他决定要全职在家写作,这时候正构思他的第一個长篇。

对于爱情故事,他其实兴趣不大的。

可是看了陈家林的《两小无猜》,却让他心里产生了一念头:“原来爱情还能这样写,我是不是也能写进我的故事里?”

尽管他原本已经有了自己的构思,可是这一刻,他突然想要把构思好的一切推倒重来,让自己的故事变得更加完整、有趣。

……

自从《芙蓉镇》横空出世,古化一下子就成为了国内屈指可数的顶尖作家。

各种研讨会、座谈会,让他分身不暇,意气风发。

他尝试到了功成名就的甜美,也明白到身不由己的无奈。

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股脑的朝着他涌过来,让他几乎无法再安心坐下,好好写的构思自己的创作。

尤其他的家庭,妻子的不理解,让他非常苦闷。

整日往外跑,从不沾家,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变得危危可及。

更要命的是,古化觉得自己遇到了爱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