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个契机(1 / 2)

陈家桦和弟弟说完话,又伏在书桌前,津津有味的看起了她的书。

陈家林留意了一下那书,似乎是一本杂志,随口问:“姐,你在看什么?”

“就是一本杂志。”

陈家桦把杂志的书皮给弟弟亮了一下:“放假前找同学借的,没来得及还回去呢。”

陈家林虽然只撇了一眼,却马上认了出来,那是一本《萌芽》。

对于这本杂志,陈家林无比熟悉。

后世鼎鼎大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曾经轰动一时,就是《萌芽》举办的。

大批新生代作家由此出头,成为80后文化偶像。

作为一个从小喜欢文字、长大后也成了一名文字工作者的陈家林,他对这件文坛大事自然多有关注。

他因此订阅《萌芽》多年,算是这本杂志的忠实粉丝。

稍稍回想,陈家林依稀记得《萌芽》因为阿巴阿巴的影响,从1966年开始停刊,直到1981年才复刊。

也就是说,《萌芽》这时候其实才复刊刚刚一年。

按照陈家林从后世带来的记忆,这本号称国内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在重新发行后,用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发行量就突破三十万,成为国内在青年人群中最具影响力的原创文学杂志。

从此,一路蓬勃发展,才有了后来的文坛盛事,《萌芽》甚至被人称为“80后偶像摇篮”。

看着这本杂志,陈家林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或许就是一条路子呀!”

略微沉吟,他对自己的大姐说:“姐,等你看完了,能不能让我也看看?”

陈家桦有些意外,不过也没多想,直接就把杂志递了过来:“你看吧。”

陈家林有点不好意思,连忙摆手:“姐,你先看,看完了再给我看。”

“你看吧,这本杂志我其实已经看过一遍了。”

陈家桦把书塞给弟弟,和声说:“这两天在家里太闷了,我就又拿出来翻翻而已。”

“这样啊,那……谢谢姐。”

陈家林不客气的接过杂志,开始低头翻起来。

陈家桦坐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弟弟,陈家林那聚精会神的样子让她心底觉得有点小讶异。

在她的印象中,自己的这个三弟打小调皮捣蛋,最不爱看书。

平时一摸书就说犯困,今天倒是主动问自己要杂志看,实在有点不一样。

“难道是因为……”

陈家桦看了一眼父亲的遗像,眼神忍不住略微黯淡了一下,注意力也没再放到弟弟身上。

陈家林倒是没留意到大姐的目光,只是一页一页的翻看手里捧着的杂志上。

这是《萌芽》1981年8月份的期刊。

里面这些文章的作者陈家林几乎都不太知道,偶有几个眼熟的,他也记不太清,估计在后世并没有太大的名气。

唯一那篇《徐光启测天记》的作者孙倡宇,他倒是有点了解。

不过这人在文学创作方面,虽然一直有作品发表,可是造成的反响只能说一般。

倒是在编剧方面,他的才能很了不起

国家一级编剧,曾经在央视做过很多节目的相关策划、撰稿、嘉宾主持、论证专家之类的工作,屡次发表论文,获得各种大小奖项。

陈家林也是通过他策划的一档叫做《走遍中国》的节目,知道他的。

先快速翻一遍杂志,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样的文章。

然后,陈家林又慢慢一篇篇细看。

等到把正本杂志看完,已经是午后了。

陈家林把杂志还给大姐,自己一个人躺在床角思索起来。

看来这条路子真的能行!

他那一点在文学上的审美,是后世无数中外高质量作品、还有网上的那些妙言妙语不断喂养出来的。

在他看来,如今这本《萌芽》上的东西,大部分写得很普通。

这种水平都能刊登,他没理由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