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先谈感情35(2 / 2)

反正人已经见到了,何必那么急急忙忙的直奔主题?

倒不如多了解一下这位年轻的作家,和他多增进一点感情,才是这时候更应该做的。

只要交情到了,以后约稿还是问题吗?

“对,我姐在机械厂上班,每天很晚才能下班。”

陈家林回答。

“我看报纸上说,她是因为你父亲去世,不得不中途辍学的,是吗?”

“是,我姐成绩很好的,她之前读的二中是我们江城市最好的两所中学,每年都能出很多大学生,可惜了……”

陈家林无奈的摇摇头,随即抬头看向陈世聪:“陈编辑,你这一次过来,是想向我约稿的,对吧?”

陈世聪怔了一怔,没想到陈家林居然会这么问。

他都没准备那么快就把来意说出来,可陈家林却突然直接挑明,还真是让他有些意想不到。

不过既然陈家林都问出口了,陈世聪的脑子很快一转,索性也点点头:“是的,我来是想向你约稿的……嗯,应该说,是我们《燕京文学》想向你约稿。”

把碗筷先放下,陈世聪认真的看着陈家林:“陈家林同志,你对我们《燕京文学》有了解吗?”

“了解不多,知道老舍先生是《燕京文学》的第一任主编,现在的主编应该是杨沫先生……嗯,杨沫先生的《青春之歌》我是看过的。”

陈家林随口回答。

他对《燕京文学》知道的不多,这已经是他能说出来的极限。

反倒是后来的主编王濛,他更了解一些。

在后世,他读过不少王濛的文章和作品,也看过王濛的访谈,只是这时候不好多说。

至于杨沫的《青春之歌》,它在种花现当代的文学界算是绕不开的一部作品,后世中文系的学生应该去读的书目之一,甚至连高中历史教材都有提及。

当年上大学的时候,陈家林就已经有幸拜读过。

听见陈家林这么说,陈世聪显得很高兴:“陈家林,看来你对我们是有一定了解的。

你说得没错,我们《燕京文学》的第一任主编是老舍先生,现任主编是杨沫同志。

还有,已经与我们合并的《说说唱唱》,赵树理先生曾担任过主编。

在阿巴阿巴的时候,国内大部分的文学期刊都停刊了,我们《燕京文学》也不例外。

不过1971年后,我们就复刊了。

可以说,我们《燕京文学》是在阿巴阿巴里复刊最早的文学刊物。

陈家林,不是自夸,我们《燕京文学》的影响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排在前列的。”

这番话虽然有吹的嫌疑,不过水分倒也不算多。

就目前来说,《燕京文学》由于地处京城,影响力的确很大。

陈家林想了想,才说:“陈编辑,我对你能到江城来找我约稿,我心里很感激,也很荣幸,只是我家现在的情况,你也看到了……”

轻轻一叹,他又说:“不瞒你说,我现在挺需要钱的,如果可以,我真的愿意多写、多赚稿费,可是我才刚刚给《小说月报》发了一篇小说,现在怕是没有精力马上又写一篇了。”

“哦?”

陈世聪怔了一怔,随即追问:“新的小说?长篇短篇?多少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