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再写一篇39(1 / 2)

《江城日报》的那篇采访报道出来后,马景海很快也看到了。

在他原先的想象中,陈家林很年轻,应该是一名返城知青。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陈家林不是年轻,而是年幼。

报道中,陈家林居然只是一名十二岁的初一学生。

这样的年纪,就写出《少年派》和《驭风少年》这两篇小说,一下子让《小说月报》整个编辑部都轰动了。

他们既惊讶,又不安。

自从《少年派》火起来以后,他们每天都收到大量读者来信,全是赞誉。

其他报刊、杂志的编辑也通过各种途径,来向他们打听“陈家林”的消息。

甚至连隔壁《散文》编辑部的编辑都被策反,“受人之托”到他们编辑部串门,为的同样是得到陈家林的联系地址。

有鉴于这样的严峻形势,主编郑法青大手一挥,当即对整个编辑部所有人下了封口令:谁也不许把陈家林的消息泄露出来,谁敢乱说,谁就收拾东西滚蛋。

这一来,倒是稳住了“人心”,外人即使有心“觊觎”,也无可奈何。

可《江城日报》的报道却让事情出现了重大转折——陈家林怕是“藏”不住了。

于是,马景海在主编郑法青的嘱咐下,立即急匆匆的赶到江城。

谁成想来到陈家林这儿一看,居然有人比他更快。

不得不说,这《燕京文学》的手是伸得真长,

马景海的心里不断犯着嘀咕,同时装得若无其事的把过稿信和稿费递上。

“陈家林同志,这是我们主编给你写的信,另外这个……是《驭风少年》的稿费。”

“啊,谢谢!”

陈家林再次道谢,伸手接过两个信封。

装稿费的那个非常厚实,一摸就有种令人愉悦的质感,不错!

另外一个,薄一点,不过比寻常的信件好像也厚,看来里面的信纸不少。

陈家林先把装稿费的那个信封放到一边……嗯,这个不急着看,毕竟逼格要有,不能掉。

然后,他很快打开了主编的那个信封。

一共五页纸,写得满满当当。

里面首先恭喜了《少年派》获得的成功,并说明了《驭风少年》过稿的事情。

接下来,则是对陈家林的关心。

说是从《江城日报》上看到了有关于陈家林家庭环境的情况,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还说不管陈家林有任何需要,都可以联系编辑部,他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帮助。

最后,则是一个对陈家林来说属于好消息的事情。

百花文艺出版社希望能为《少年派》出版单行本,也就是出书。

《少年派》的成功,直接推高了《小说月报》连续两期的销量,原本只有三十多万册的期刊,一下子突破到了五十万。

这样的销售成绩,即使对比起国内最大的那几本刊物,都毫不逊色。

也正因此,百花文艺非常重视《少年派》。

出版社的领导特地嘱咐郑法青,一定要和陈家林说明这件事情,并取得陈家林的同意。

这些细节,郑法青都很诚恳的在信件中和陈家林说了。

陈家林把信看完,脑子里蓦然冒出了一段来自后世的记忆。

他似乎记起,百花文艺出版社其中一任总编及社长,就叫做郑法青。

看来应该就是这位目前还是《小说月报》编辑部的郑主编了。

《少年派》能出书是好事,意味着又多一分稿费,陈家林没什么不满意的。

于是,他放下信,对马景海表态:“马编辑,《少年派》出单行本的事情,我没有意见,请您帮我回复郑主编,非常感谢他对我的照顾和帮助。”

马景海笑了笑:“我会的,陈家林同志。”

微微顿了一顿,他先看了旁边的陈世聪一眼,然后才又说:“这一次我来,主要是为了和你聊一聊《驭风少年》刊发之后的事情,不知道方不方便单独说话。”

返回